分享

掌握平仄 写好对联

 江山携手 2016-10-06

掌握平仄 写好对联

杨山虎

 

作者简介:杨山虎,男,1942年生,山西稷山县人。笔名杨青,网名山湖吟主。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曾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运城记者站站长、中共万荣县委副书记、稷山县委副书记、稷山县人大副主任。退休后任稷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历任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运城市诗词学会会长、稷山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现为山西诗词学会顾问、运城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数十年来,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诗词、书法作品2000多首(幅)。诗词、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有格律诗词集《山湖竹韵》行世,并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名馆收藏。

有人说:诗是用骨髓写成的,散文是用血液写成的,小说是用汗水写成的,电视剧是用茶水写成的。对联与诗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一母同胞,当然也是用骨髓写成的。它,语言凝炼、音韵铿锵,可以说是一颗翡翠、一枚宝石、一块从沙里淘出来的金子,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的韵文形式。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坚持“三写”出佳联》,即写生活、写个性、写形象。后来又讲过一次课,题目叫《坚持“三写”过“三关”》,除前面讲的“三写”外,还讲了要过好格律关、语言关、意境关。今天我既不讲“三写”,也不讲语言和意境,着重讲一讲格律平仄问题。

对联,为什么要讲格律、讲平仄?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念起来好听。过去人说“文似高山不喜平”,现在我说对联是“句似高山不喜平”。唯有平声和仄声交替成句才能达到这“不平”的效果。我们把“成天三餐稀酸汤”和“一日三餐小米汤”两个七字句作一比较,就能明显地感觉出前者不如后者好听,因为前者七个字全是平声,而后者却是平仄交替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平仄规律能延续千百年或使全民族接受而不忘,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也可能与人的生理、呼吸节奏等有关。我们说不讲平仄不行,讲的太细了也不行,比如“八病”之类人们就不买帐,唯独现在的这种形式是最佳形成,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否定不了它。

那么它的平仄格式有几种形式?有四种: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要是七字句,则在每种形式的第一个字前加两个相反声调的字,如第一种则成仄仄平平平仄仄;要是三字句,则把每种形式的前两个声调字去掉,如第一种则成平仄仄。要是多字句,则把两个短句相组合:如八字句,则把三字句和五字句相组合;十字句,则把三字句和七字句相组合,十二字句,则把五字句和七字句相组合;以此类推。并且要搭配谐调,抑扬顿挫;上联句脚要落仄声,下联句脚要落平声。

如何掌握平仄字?对初学者有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也是最笨的一种办法,就是查字典,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第二种办法,就是先拿出四个同声不同调的字作标准,然后把所用字往进套。比如先拿出同声不同调(一、二、三、四即阴、阳、上、去声)的“掏、桃、讨、套”四个字作标准,把要用的字与之逐一作比较,比较到什么字上是同调,就可判定所用之字是什么声了;第三种办法,就是借用自然界的一些词汇来辨别。比如“红”是平声,“绿”是仄声;“花”是平声,“叶”是仄声;“山”是平声,“水”是仄声;“天”是平声,“地”是仄声;“人”是平声,“马”是仄声;“男”是平声,“女”是仄声;“鸡”是平声,“犬”是仄声等等,不仅意思相对,而且平仄也相反。过去农村有副对联“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可作为这类意思和平仄相对的范例。

知道了平仄格式和平仄字,写对联就好办了。把几个字的格式或组合形式空好后,然后把平仄字填进去就是了。当然这里还存在着立意的高雅和语言的形象等问题,尤其是山西稷山话angengong不分,极具“欺骗性”,我们一不小心就会上当,使外地人读起来很不谐调,大家应该倍加警惕,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所讲,如有不妥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