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涌莫氏祠堂:村民的公共文化客厅

 丰少少爷 2016-10-07

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阳玉明)为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我市在有效保护文物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各镇街利用祠堂等文物建筑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传统建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麻涌镇新基村的莫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由传统的老祠堂变成了如今村民的公共文化客厅。

在莫氏祠堂里,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坐在躺椅上乘凉、读报。今年80多岁的莫伯说,自己8岁开始在这里上学。而如今,这里依旧是他最常去的地方。

村民莫伯:“(在这里乘下凉)聊聊天,平时这里多不多人?多啊。”

村民莫萧敏:“每逢节假日很多村民都聚集在这里,玩乐曲、吹拉弹唱,各有所好,很多人在这里有人吹、有人唱、有人拉觉得比较好。”

麻涌民俗专家王卫东:“我们保存了祠堂的粤曲、私伙局,自拉自弹等一些传统的文化,第二个我们是搞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第三个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老年活动基地,少儿学习基地,这边就有图书,小朋友能够看书、报纸。”

莫氏祠堂是东莞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11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以来,麻涌镇展开“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基层治理”项目,修缮祠堂、凉棚等传统建筑,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不仅让老祠堂焕发出了新活力,也增进了群众对于家乡的热爱。

村民莫萧敏:“政府同我们村都出资把莫氏祠堂搞好,以前旧的我就不知道了,修缮后比以前都好看了好多了。”

麻涌民俗专家王卫东:“我们现在也把它作为一个旅游的景点,把它作为村史展览,大家看到村里的历史发展的渊源,经常有名家大师在这里体验生活,还有一些民俗专家在这里研究,当然也有一些旅游者在这里安宿,体验乡村的美丽,体验美丽麻涌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