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

 茂林之家 2016-10-07

历朝历代对叛徒印象都不太好,哪怕是这些人为建立新朝立下汗马功劳,但主子们还是对其心怀芥蒂,暗中提防。比如清朝虽然定鼎中原、一统江山依靠大批策反招安或是主动归降的汉臣,虽然表面上对其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但暗地里还是对其有所贬损。清兵入关百余年后的1776年,乾隆下诏命令国史馆编撰《贰臣传》,既是旌表当年对清廷有功的“汉臣”,又是指出这些人在国家”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并且指责他们实在是“大节有亏”。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

但为了照顾这些汉臣在朝为官的子孙,乾隆对这些人还是做了区别对待,忠于满清,立下旷世殊勋的被写入甲编,而当时骑墙,并非出自真心实意归顺的则写入乙编。至于像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这样的则被写入《逆臣传》。今天要讲的这个人虽在归降后被满清封王,但是在没有利用价值后对其也是兔死狗烹,不仅死的不明不白,而且乾隆都不准他的后人承袭爵位。

这人便是孙可望!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

影视剧中孙可望的形象

笔者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是看鲁迅先生的《病后杂谈》,其中用了很详尽的文字叙述了明朝官家是如何爱好剥皮这个刑罚,并且提出“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这个观点。其中便有当时身为南明朝廷永历皇帝驾下的勋爵,秦王孙可望擅杀大将陈邦传父子,御史李如月弹劾他,结果被孙可望下令剥皮示众,忠臣李如月大骂孙贼至死不绝,孙可望下令用白灰将人皮硝渍一下,用线缝好了,再向其中塞满草,悬挂示众。原来明太祖用来惩治贪官的“剥皮揎草”,被孙可望用来惩戒异己。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

孙可望,陕西延长人,初随张献忠起义,曾被张献忠收为义子,因为能杀惯战,绰号“一堵墙”。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和满清交锋中箭阵亡后,旧部在孙可望、李定国带领下和南明政权合作,联合抗清。孙李二人早有矛盾,在此时已经凸显出来。李定国两厥名王,居功甚伟,孙可望外战外行,但精于内讧,为了得封“秦王”爵位,不惜拷打处决以大学士吴贞毓为首的18为大臣,史称“十八先生狱”。而且自己以皇帝自居,把永历皇帝当做傀儡。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十八先生墓

1656年,宝庆之战,孙可望惨败,出于恼恨孙可望带兵十四万征讨李定国,还想威逼永历退位,自己登基。结果李定国名声远播,孙军将士因为不愿内耗纷纷投奔李定国,并且高喊“归顺晋王!”孙可望不得不带马弁亲兵50人四处投奔,犹如丧家之犬,最后竟然投奔敌营清廷,希望替他一雪耻辱。而当时清军因为不了解情况,加上屡次失利已经做好和南明分治南北的准备,得知孙可望来归大喜过望,孙可望也和盘托出南明永历政权的全部家底实力,清廷重重赏赐财物,并且封为“义王”。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李定国两厥名王

1658年,孙可望为了迎接失散多年的弟弟动用部分公款,本属小事儿但是却被清廷御史一顿弹劾。1659年,因为放贷而被顺治知晓,下诏告诫他,孙可望诚惶诚恐。1660年,孙可望暴死,当时清初史学家称其为和皇帝出猎,死于流矢,不管怎样一代叛徒不得好死,其子孙征淇承袭义王。几个月后孙也病死,换成弟弟孙征淳承袭。此时永历帝已经被吴三桂勒死,孙家已经没有价值,康熙七年,义王孙征淳年俸被减去两千两,孙征灏承袭义王后,被清廷降为公爵。等到孙征灏死后,他家的爵位又被降为一等轻车都尉。最后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孙可望子孙后人被下令不准承袭爵位。孙可望在《贰臣传》中也被安排在乙卷,排在倒数第二位。真不知道九泉之下,甘当叛徒的孙可望是何感想?

清廷都看不上的汉奸,虽被封王但死因不明不白,后人不许承袭爵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