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聿明的悲剧

 木头1018 2016-10-07

杜聿明的悲剧

 

前几篇重点议论了下粟裕,徐向前的战绩,似乎也应该说说他们的对手,从这篇开始就议论下国军将领,从杜聿明开始吧。

 

杜聿明的名字是进入毛选了的,而且出现在在其中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因为这篇文章,文革时这位国民党将领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次运动中,无论是一打三反,还是清查五一六分子的运动,经常在大会前广播这篇文章,以督促暗藏的,还没有坦白交代的“阶级敌人”赶紧“投降”,这篇文章的强大威慑力体现在确实有心理承受能力低的阶级敌人,在这篇文章广播声中,从革命群众的阵营中站了起来,像梦游似地走向主席台,弯腰谢罪,说:我坦白,我交代。可见当年在陈官庄被围住的国军精锐第五军,每天听着阵前共军的广播,那惶惶不可终日的悲惨境地。据说当时的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被逼疯了,在阵地前沿手舞足蹈。

 

杜聿明的抗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他并没有投降,他是扮成共军侦察排突围时,被共军识破而成为阶下囚的。他的阵中日记被华野缴获,华野参谋长张震看了,觉得杜聿明对时局,战争之评述颇为详尽,也有一定见解甚至可以说若不是蒋介石强令杜聿明改变行军路线,使向西南方向的永城突围的杜聿明集团转向东南方向的濉溪口,有可能杜聿明集团就突围成功了,因为粟裕虽判断对了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也判断出杜聿明集团可能在黄维集团没有被解决之前就突围,但还是没有想到杜聿明突围的动作那么突然,那么迅速。但这突然和迅速被蒋介石一纸空投的电令抵消了。

 

作为前线指挥者,杜聿明不如粟裕的地方,恰恰在于对各自统帅部的错误指示敢不敢抗命这一点上,粟裕对军委从东面和南面拦截杜聿明的指示有不同看法,他就敢于把拦截重心放在西面,当然他也兼顾了军委的指示,安排了大弧形包围杜聿明集团的阵型,而杜聿明对蒋介石空投的转向濉溪口的手令,不敢不执行。没敢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进入到了大弧形的重心范围之内,惨遭全歼。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杜聿明失手于淮海战役,实在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所统率的杜集团不能说不能打,尤其是第五军,真正的国军精锐。


 

看看这张第五军重要将领的合影吧。第五军的前身是国军新编第十一军,是当年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徐庭瑶任军长。再往前追朔,则是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五军的首任军长徐庭瑶当时任该团团长,长城抗战时,徐庭瑶任17军军长,杜聿明则任该军第二十五师的旅长,在火线上升为代理师长,郑洞国则是该军第二师的一名旅长,而黄杰则是第二师的师长。

 

1939年改称第五军。新编第十一军的军长是徐庭瑶,改编成第五军之后,徐庭瑶升任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由副军长升任为第五军军长,郑洞国为副军长兼荣誉一师师长,另外两个师的师长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杜聿明之后邱清泉升任第五军军长。

 

粟裕在豫东战役时,是这样评论整编第五军在内战中的表现的“该军常在进攻华东解放区和在中原战场上打头阵,既骄横,又狡猾。与我军多次交手,虽未占到便宜,也没受过严重打击,气焰十分嚣张。我军指战员对它恨得咬牙切齿。其实还是吃过五军的亏,不然也不会恨得咬牙切齿。第五军是蒋介石在关内的两大主力之一,另一个大概是七十四师。但粟裕在豫东战役之前已经消灭了七十四师。而在豫东战役时还是没有下决心拿五军开刀,这也说明了五军的实力吧。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积战功从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一步步升至东北保安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长官,北伐,围剿鄂豫皖苏区,长城抗战,血战昆仑关,赴缅远征军无役不与,在国军素以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办事大胆果断著称。抗战刚刚胜利,就以武力逼迫云南王龙云放弃在云南所有职务,而且代蒋受过,遭到撤职查办。旋即就被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中原形势吃紧后,又被调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虽是副总司令长官,但负责实际指挥全责,这一点似乎和粟裕角色有些相似,属于国军版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一例。

 

从蒋介石先后把东北,和中原两大关键战区先后交给杜聿明指挥,可见老蒋对杜聿明倚重之深。倚重归倚重,但老蒋对杜聿明的统御办法实在比老毛差得太远了,与老毛的数次电示情况紧急时,机断专行,我们不遥制的统帅风格相比,老蒋对战役的干涉太多了。统帅干涉过多,杜氏又不敢机断专行,虽然判断正确了,但不能按正确的判断行动,这大概就是杜氏的悲剧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