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教育孩子做到《大学》中讲的“正心”(上)

 儒学家风 2016-10-07


讲一个故事。


某小区一大爷身体健康,平时在公园下下棋,打打太极。无不良嗜好。某天在路上行走,突然面前窜出一辆小轿车,在差点撞上的时候才急刹住,着实把大爷吓了一跳。人是没什么事,但事后老大爷不知为什么,心总觉得慌,好像失去了什么,又好像明明知道失去什么却又很茫然。就总觉得不踏实。

到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医院医生开了点宁神镇静的药给大爷,吃后迷迷糊糊,但清醒点还是心慌。这样的日子,大爷不好过啊!有一棋友儿子当心理医生的,在棋友的带领下看心理医生来了。

心理医生问了情况,说:“大爷,信我不?信我的方法不?”

“废话,不信来干嘛!”

“信我就行,不用吃药,按我的方法去做。大爷,你信佛吗?”

“不信。”

“有什么别的宗教信仰吗?”

“没有。”

“哦!你平时念得最顺口,想都不用想的是什么?”

大爷笑了,“一二三四五六,想都不用想。”

“好,好,好!你听我,药就不用开了。那没什么用,回家一心念‘一二三四五六’。除了睡觉,专心的念,不停的念,口念心也跟着念。记得就念,吃饭就心念,一心去念,几天就好了。”

大爷也是无计,药都没开,就念“一二三四五六”能念好?医生既然这样说,自有道理。念就念呗。

家里的人可就惊慌了,大爷受惊都惊疯了。整天就念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老伴问:“咋的?怪怪的,是疯了吧?”儿子说:“爸,爸!您可不要吓我们啊!”

大爷说:“不给我念,我就真的要疯了,医生说这样能把我治好。”

儿子跑去问那个心理医生,真是如此,但医生不告诉为什么。毕竟心安了点,也就随他爸了。

说来也怪,三天之后,大爷心不慌了,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玄吗?不玄!



转入正题。

《大学》“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你以为这些说的都是太玄虚的。大爷心慌若失,正是“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下句就是“心不在焉”了。心不得其正,则是不在。


那为什么念“一二三四五六”就给念好了呢?这就是医生高明之处,本来是想老年人信佛,念佛正心较好,谁知大爷不信佛,念佛必然不专心,就念他顺口深信的“一二三四五六。”深信才能专一啊!不告诉原因是不分散他的注意。连他的儿子都不告诉原因。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正心来之于诚意。我对这“诚意”的理解是:深信,专诚。心理医生正是告诉(致知)大爷念“一二三四五六”能治好心病。让大爷专一(诚意)的通过念“一二三四五六”,使心归正(正心)。想想都明白,人专注某一方面到一定的程度,所有的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没有了。没有了影响不正的因素,就正过来了。(现代心理学叫心理干预)


现在的人自认学识多,看不起古人的学说。不能明白古人讲的大道。自己看不懂的,不明白的,统统是封建糟粕。


想要教育孩子专心(诚意正心)学习。自己都不明白的,又怎么能教给别人?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你能拿什么来“施”让下来“效”?

欲听下讲,先端出诚意来。百度一下,翻阅《大学》一文。


儒学家风,愿与你一起共同学习。

儒学家风,感恩您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