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36期)

 陈鑫医生图书馆 2016-10-07

某,男,36岁。


素体健状。因食不洁食物而患痢疾。住院三日,痢不止,热不退,求服中药。


患者虽下痢数日,面色不衰。痢下白多赤少,里急后重,昼夜十余行,然肛门不热。询知发热,恶寒,汗出,口不苦、不渴,纳差。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浮滑数。诊腹不胀满,亦无拒压。


故拟****汤。

二诊:下痢、发热均减,微恶寒。复拟原方,二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加大黄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杜某,女,34岁。


脘腹疼痛四年有余,短则二日、长则月余痛作一次,多由触冷感寒而起。服理中丸,有效时多,无效时少,家中虽常备此药,然疼痛终未远离。发作时剧烈难忍,上逆呕吐,持续十二时,当出现肠鸣、矢气,或大便后,疼痛减缓,乃至消失。疼痛休止后,饮食起居一如常往


今晨起早着凉,疼痛又作,服理中丸3粒,痛不见缓。时余在奇村分院坐诊,视其面色白中带青,舌淡红润,苔薄白腻。切其脉,沉缓有力。诊其腹,腹肌紧张,脐上动悸,脐左拒压。


观其脉症,此寒积腹痛也。理中丸为虚寒而设,寒积则非其所治。服之痛减者,寒邪暂去也;久服不愈者,积滞未下也。故当温下并行,刚柔相济。温下之方,余喜用桂枝加大黄汤、大黄附子汤。今患者呈挛急样痛,且腹中上逆,显系桂枝加大黄汤为妥。是方桂、姜辛温以去其寒,大黄刚猛以荡其滞,芍、草之柔以缓其急,面面顾及,正相宜也。


拟:桂枝10g,白芍20g,炙草6g,川军10g,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药后泻黏秽甚多,腹痛不再,脐左压痛消失。遂改用桂枝加芍药汤善后。半年后,杜某陪友就诊,知疾未萌。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