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84期)

 为什么73 2018-06-03

白某,女,75岁,神头村入。因冠心病住本院内科,近发热五日,症见头痛骨楚,腰背疼痛,无汗恶寒,咽干微痛,口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细。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加大黄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胡某,男,39岁。腹痛、泄泻反复发作,已七年矣。服消炎药,或理中丸,皆可痛止泻停“然饭菜不热,或油腻稍多即痛泻重现。近又外感风寒,发热汗出,泄泻尤频。望其面色淡黄,形体消瘦,舌淡红润,苔薄白。

询知日海八九次,便前肠鸣、腹痛,便后痛止,无脓无血,腹喜温畏寒。平时饮食尚可,痛泻期茶饭不思。按其腹,腹壁薄弱,腫肌紧张,脐左右拒按。切其脉,沉弦细。

脉症相参,旧病为宿食积滞阳明,宿食不去,则泄泻不止;新病系太阳中风。表里同病,需表里同治。桂枝加大黄汤正所宜也。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黄10g 生姜5片 红枣6枚 二剂

二诊:药后泄泻脓秽甚多。泻已止,热亦退,脐左右压痛不显。积滞虽去,然七年之病,脾胃不和、气血不利焉能短期恢复,拟桂枝加芍药汤善后之。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各家论述

《金镜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

《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