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简短地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整个过程:
事实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出人为导演的大戏。让我们从头捋一下:北方并无军情: 冬十二月戊寅,还上京。庚辰,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辛巳,祀天地、祖考,告逆党事败。丙申,召群臣议时政。 十年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废周立,建国号宋。 ——《辽史.卷六本纪穆宗上》 民谣、舆论这种东西背后肯定有人推波助澜。表面上是赵光义和赵普,但是身为老大的赵匡胤不可能一无所知。 篡夺也有很多种方式,赵匡胤无疑是吃相最好看的一个,而且其对前朝的优待也不能说完全是装出来的: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立刻与诸位将领立下盟约,颁布了那著名的《约法三章》:
赵匡胤这次说的可不是面子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原则,终宋一朝周室子孙都享受到无比的优待,这一点不但比起之唐末五代七十多年的夺位杀人的乱局要强过百倍,而且比汉末的魏、晋相代要文明的多。所以,后来的历代帝王、学者都认为宋祚绵长,似有天佑: 同为开国君主的朱元璋说:“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王夫之:“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赵翼:“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 吕思勉:“宋太祖的才略,亦和周世宗不相上下,或者还要稳健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