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歲時節慶】寒露

 克誠永鋒 2016-10-08

【歲時節慶】寒露

2014-10-08 07:42阅读:34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夜雨》杜牧
寒露时间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2014年寒露时间:10月8日 16:47:29,农历2014年九月(大)十五。
寒露由来
寒,冷气冻人。金文字形采用“宀、人、茻、仌”,表示人踡曲在室内,用草褥垫盖,四周以草避寒,字形下部有“仌”表示天气冷水结冰。露,润泽也。《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蔡邕月令曰:“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lú陈列,陈述)。故凡陈列表见(现)于外曰露。”寒露这两个字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出了一幅露水渐冻,气温降低,人们更多时间在室内活动,北方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的深秋景象。
《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鹖冠子》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北斗天象。)
寒露为九月节, 九月的消息卦为山地剥卦。剥,落也,卦中的阳爻已经被阴爻剥得只剩下最上面一个了,其余五个爻位全都被阴爻占据,阴道将旺,阳道衰弱。形成的卦象是上面三爻组成八卦中的艮卦,下面三爻是八卦中的坤卦,艮为山,有止之意;坤为地,有顺之意。故剥卦有群阴剥阳之象,顺势而止,去旧生新的意思。
【歲時節慶】寒露X

山在地上,是自然界的常态,古人常常看到山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被剥蚀,这种剥的现象让他们特别有感触,所以把山与地组成卦叫做剥卦。还有一种说法,一年时序,届临九月,万物凋零,特别是草木,更呈剥落之象 ,所以剥卦也是以时象命名。
农历九月对应古乐十二律中的无射。《孝经纬》曰:“射者,出也,言阳气上升,万物收藏,无复出也 。然随阳而终,当随阴而起,无终已也。” 故有唐张说《九日陪登高》诗:“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埋在土中,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即所谓的葭莩候气。)
《夏小正》曰:“九月纳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在古代没有时间计量工具的时候,星象成为了人们观察四季变化开展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而大火星(东方苍龙星宿心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颗星。
黄昏时苍龙星宿角宿露出东方地平线时,正值初春,此时帝王率群臣赴农田开耕,即“二月二,龙抬头”;黄昏时大火星初出东方,为夏历三月,此时开始播种插秧;黄昏时大火星位于南天正中,为大暑之前,约夏历五月,此时开始夏收秋播;黄昏时大火星偏西而下,即《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记载的“七月流火”,为夏历七月,此时天气转凉,秋收工作渐渐开始;黄昏时大火星隐而不见,“九月纳(内)火”,此时天气入冬,妇女从七夕开始织造的冬服可以穿着了,即“九月授衣”。
寒露三侯
一候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先儒以雁群南徙有先后之分,以仲秋率先飞过者为主群,季秋后来飞过者为次群。白雁至而寒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鸟雀入水化为蛤蜊”。雀指黄雀,亦为迁徙之候鸟,夏季在东北华北活动,秋季飞往长江以南越冬。飞者化潜,阳变阴也,古人感知阴阳转换,寒气渐重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再五日,“菊有黄华”。“菊”字,古作“鞠躬”的“鞠”字,或上加“竹”字头,因为菊花最早是用来记节令的,“鞠”有“敛”、“穷”的意思,就是说,一年之中的花事到此就将结束了。华者,花也。草木皆因阳气开花,唯独菊花因阴气而盛放,“圆花高悬向天极,纯黄不杂向土色”,刚好对应季秋土旺之色。(每一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在五行中皆属土,土旺于四季末。土性代表的是对万物的包容和养育,故在季末出现,有过渡和承载之意。)菊花得五行中的金与水而开花,所以菊花能益五脏中的肺,肾二脏,补水治火,祛热除烦。《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言“久服利备气,轻身、耐老延年。”
寒露气候
寒露表示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寒露时节,中国岭南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习俗
寒露登高
寒露,天高云淡,秋色无边。各地人们登高辞青习俗更盛,北京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芝麻)以润燥。”
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莲藕、百合、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或可采用传统中药,如沙参、麦冬、太子参等泡茶或煮粥食用;也不妨多吃一些当令的根菜,如山药、番薯、萝卜。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胃寒少食蟹
寒露时节亦是上海人最爱吃的大闸蟹的盛产期,大闸蟹属寒凉之品,胃寒之人应少食,食用时应当注意,最好配合生姜或紫苏,一来可以驱寒温胃,二来还可去除蟹毒。
寒露养生
《遵生八笺》云:“季秋之月,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疠病。”
寒露到来,气候转寒。人的活动要适应自然界变化,以确保体内生理(阴阳)平衡。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即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原则。
精神调养
精神调养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饮食起居
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每天中午弹中指--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
中医认为“补一年不如补重阳和冬至”,重阳是进补的关键时期。因为它是秋天向冬天过渡的节气,在这段时间,可以适当进补。以补养五脏提升元气,一是用山药胡萝卜炖羊肉,此汤补体健肾,提升元气;二是五豆粥,用小米配红、黄、黑、绿、蚕豆熬粥喝,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内在能量。最后是菊花茶,菊花多在秋季开放,秋季肺气当令,所以还可以润肺、补肾气,菊花茶还可以中和羊肉汤的火气。为增强进补效果,闲暇时还可以多敲足三里,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总之,搓大椎、弹中指、喝羊肉汤,喝五豆粥,是寒露这个节气的保养内容,做好这几点,内在气血充盛,经络平稳,就能以舒适的身心来迎接节气的转换。
寒露节气,宜食养生汤水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西洋参、银耳、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这些都是秋季进补的精品。
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凉,入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不足、津少口渴、肺虚咳嗽、虚热烦躁等症;
银耳味甘,性平,入肺、胃、肾经,有益虚补损、滋阴润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引起的咳嗽气急等症;
石斛(枫斗)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润肺,益胃补肾,健脑明目,降火良药,并具生津止渴,补五脏虚劳,清肺止咳,防感冒等功效。
寒露食疗
此节气中的秋燥,易引发肺炎、哮喘及中风,推荐一些润肺祛燥和治疗中风的食疗方:
>>百枣莲子银杏粥(大枣莲子银杏粥也可)
配料:大枣20枚、莲子20克、百合3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小火至粥稠加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山药桂圆浆
配方:鲜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至5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
用法:山药去皮切片,与桂圆、荔枝、五味子同煮成浆,加白糖,早晚饮食。
功效:敛阴润肺,健脾养血。
>>牛奶柿子汁
功效:降压,保护心脏。
配方:柿子250克,牛奶一杯。
用法:柿子榨汁,用牛奶调服,每次半杯。
注:柿子过食,会使肠液分泌减少而致大便干燥。缺铁性贫血患者不易食柿子。
通神好药
核桃又名胡桃,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干果。其营养丰富,在国外被称为“益智果”;国内则享有“万岁子”、“长寿果”等美称。其健脑效果和营养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中医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入肺、肾、肝经,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强筋健骨、通润血脉、润肌乌发、固牙齿、补虚劳。《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血痢肠风”等效。核桃仁有镇咳平喘作用,秋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从今伊始,露水苍凉、遍地凝霜。而柔媚羞涩的红月亮,也在清冷静谧的星子边,上演着梦境一般的冷与暖的纠结和隐藏。
把乡愁合进手掌,将身影浸入月光。一夜瑟瑟秋风之后,大地更显疏朗,满园秋叶在冷雨,寒风,薄霜的敲打下,被染黄,烤红,再哀叹一声,随风飘零而去。生命之辛苦,也许就是因为需在片刻鲜艳无所依托之后,才能拥有这轻盈的,飞扬的意象。
本文参考书目
1)《遵生八笺》高濂
2)《微读节气》朱伟
3)《正安医嘱》梁冬
4)《人于自然的一门学问——二十四节气》牟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