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山又名凤凰山,相传曾有凤凰栖息于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登高山一带还是一片郊荒。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登高山被规划在县城内,建设成一个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关于登高山的人文历史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搜查了解。今天粗略的让大家了解下登高山部分的现状和一些美景。
凤岗公园建设的很大,东西南北有四个大门都可以进入,每个大门都建设的不一样,各具特色。由瑞祥大门进入,仔细留意处处是美景。 第一座休息亭旁的小池塘,偶有鱼儿跃出水面。 平整的石板路,给爬山带来了非常的便捷。 第一个分叉口,左边是好合路,右边是长寿路,估计很少人注意到。 百合路。 长寿路。 醒目的温馨提示,让游客注意安全。 沿着好合路,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幅这样的石雕画。 深山处一座荒废的小水池,四周是由砖块围砌。 山上树木繁盛,遮成林荫小道,清风阵阵丝毫感觉不到烈日的灼热。 看到的第一个石刻“清心”,浑厚有力。 这里许多地方还保持着原生态,有许多的鸟兽,此次登山时有蛇穿道而过,登山者需加注意自身安全。 奇异的石山表面,有许多古人也曾在此停留远遥吧。 著名的明代石刻“朝阳鸣凤”,正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朝字右侧似有小字,已无法辨认。看到的可以仔细观察下。还有一个“凤冈”没有找到。 登高山上曾有建筑,最出名的是李觏创建的盱江书院,经过几百年的世事变迁,已无一点痕迹,也许深埋地底破砖乱瓦曾是它们的一份子。 路旁醒目的时刻”思贤“。 应该是当年参与建设者留下的纪念吧! 高三十三米(九十九尺),寓意“九九重阳登高”之意的登高阁。久锁的大门,很少能进去。楼阁分四层,每层有不同的文化内容,围绕登高阁主题,用壁画和挂联的形式展示古今人文和自然景点。 北面的“凤冈揽晖”,及登高阁石碑。 由南面上北面下山。 ”建武凤山“部分已被杂草覆盖,已无昔日光辉。找一张以前的可对比下。崖下树木茂盛,杂草丛生很难下去从正面拍摄了。 上山拍的仔细些,下山走的很快。因为登高山很多人都去过,也都十分的熟悉。一个人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更多的美景等待你的发现。临走是发现广场每根柱子的雕刻都不一样,有麻姑献寿,双狮戏珠,寿比南山等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上面这些只是公园的部分,如果你在此游玩拍摄出优美的风景,也可以投稿南城之窗,让更多的人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