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有效吗?

 竹叶连三世 2016-10-08

保健品及其泛滥的根源

 附录1

 

                   人参有效吗? 

祖述宪

 

       人参 (Panax ginseng) 是中国人最为喜爱的传统补药。人参属五加科植物,药用其根,似人形而得名,是药效形象(signature)的典型子。人参在我国入药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认为是增强体能、提神、缓解压力、改善性功能,乃至起死回生的万应灵药;至今仍是东方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传统医药中应用最广的补药。但是,这些说法至今也没有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证据。

 

       18世纪初期,一位从中国回去的英国传教士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了一篇介绍远东人参的文章,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不久,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位神父,仔细研究了中国的人参标本,他根据加拿大的森林环境与远东人参产地极为相似,推测那里也有人参。于是他便雇人寻找,果然于1716年在蒙特利尔发现了与人参极为相似的五叶人参(P. quinquefolius)。不久五叶人参即输入我国,被称为西洋参或花旗参,《本草纲目拾遗》最早将其收录。后来发现,从魁北克到美国的明尼苏达的广大北美地区,以及南方的佐治亚和俄克拉荷马等地的森林中,西洋参十分丰富。在东方市场的吸引下,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出现过“人参热”,欧洲人也竞相前往,雇工采掘,产量每年达数十万磅,远销东亚,主要来到了中国。19世纪末,美国开始建立农场人工栽培,现在已有20多个州种植西洋参,其中以威斯康辛州最盛。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西方人早就知道被我们奉为灵丹妙药的人参,但他们却不相信,生产的西洋参主要供给我们中国人享受。

 

       有关人参的研究资料非常之多,1975年韩国(人参)专卖局研究所出版过一本《高丽人参研究摘编》,收集了近300年的1191种有关人参的书籍和论文的文录和摘要。此后的研究也很不少,对人参的植物学和化学成分已有充分的了解。人参的基本成分是特有的皂甙和多糖,药理活性成分则为人参皂甙(日本称为

ginsenosides,俄国称为panaxosides),有关的化合物至少有11种。皂甙的特点是其甙原以四环三萜(triterpenoid) 达玛烷型(dammarane type)为主。人参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虽然进行过大量研究,其中小鼠和大鼠实验的药理实验最多,大都是日本、韩国、中国和前苏联研究者进行的。据称人参皂甙对大脑具有抑制作用,对心跳呼吸中枢则有兴奋作用;提高体温和运动的协调能力;减少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具有抗疲劳作用。此外,可以降低血糖,肝糖原显著减少。据说人参具有提高机体对紧张的适应能力,增强全身活力和功能从而有助于克服疾病;对贫血、动脉硬化、抑郁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有益,以及治疗性无能和增强性功能等。这些实验研究的年代较早,设计粗糙,指标不明确,结果大多禁不起重复,说法多是主观臆测。

 

       人参和西洋参中医都用作“滋补”,但却认为“西洋参在药效功能上与人参差异很大”,有些说法很神秘。化学研究证明,人参和西洋参所含的甙原虽有不同,含量有些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多。二者的药理作用差别即使有也不应很大,中医夸大的这种差别,可能是崇尚古籍,信以为真。如《药性考》称“洋参……味类人参,惟性寒,甘苦;补阴退热……”。《医药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补者,皆可以代之。”《增订伪药条辨》:“西洋参滋阴降火,东参提气助火,效用相反;凡是虚火旺劳嗽之人每用真西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若用伪光参(即用西洋参水浸过的人参来冒充西洋参)则反见面赤舌红,干咳痰血,口燥气促,诸危象焉。”这些说法缺乏客观指标,难以捉摸。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认为(1999),人参缺乏任何有治疗作用的科学证据。循证医学数据库分析,所有用人参及其提取物所进行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均未证明具有任何医疗作用。但 Siegel  报告(1979),在133例服用人参者中发现人参滥用综合征(ginseng abuse syndrome),主要表现失眠,偶见腹泻和皮疹。有人们认为,这个观察的方法有问题。一般认为,人参只不过是像胡萝卜干一类的东西。鉴于人参作为草药的应用极为广泛,有必要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严格的研究,做出评价。

 

       国内人参产品很多,如人参茶、粉、胶囊、片和酒等,但缺乏质量控制和市场监测,因而人参含量差别很大。国外有人对市场人参产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调查结果是60%毫无价值,25%根本不含人参。然而国人仍然深信不疑。

 

参考文献

 

        1. 崔德深、高镇生主编.西洋参.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3,150-171.

        2. Tyler VE. The Honest Herbal. Third Edition. New York: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Press, 1993:153-158.

        3. 顾学裘等. 抗衰老抗癌中药的研究及展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89;34-55.

        4. Abstracts of Korean Ginseng Studies(1687-1975).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Office of Monopoly, Republic of Korea. 1975.

        5. Melanie Johns Cupp. Herbal Remedies: Adverse Effects and Drug

            Interactions, Am Fam Physician. 1999, 59(5)1239-1245.

        6 Siegel RK. Ginseng abuse syndrome. Problems with the panacea. JAMA

            1979, 241: 1614-1615.

 

       注:本文原是《保健品泛滥的根源》(1996)一文的例子,现觉得太长,抽出来作为附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