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朴面素心 2016-10-08

“格物”再解 ,何为“物”?如何“格”?

前一篇,我们和大家分享了解读慎独”“慎独”是孔子学问的心法,是把【孔子学问】变成【心智功夫】的秘诀。

这一篇原打算继续与大家分享《在慎独中,作什么?》。

但是,发现还有两个基本概念没有与大家分析透,这会影响到对新文的理解。所以,先写两篇小文。一篇是对“格物”的分析,一篇是对“视而不见”句的分析。

这篇分析“格物”

对于“格物”真正的含义,我们一直是有误解的,特别是《程朱理学》占据了儒学主流以后,这种误解就更加深了。

“格物”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们要从源头上去认识人在“动态入定”中的认知模式是什么样的。因为《大学》说到根子上是本教人练习“动态入定”的教科书。

我们人平时所使用的认知模式,是种“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反应”的结构。在一般状态下,人会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作出的,超出已有认知经验,人会变得无所适从。

所以,在这种认知模式中,人在做事之前,都会先想好“该怎么去做”,然后“按照想好的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心里会有预期、费心思、有顾虑等心理活动,一直到达成预期结果后,才会放下心来。

而在“动态入定”的心智状态中,人会有另一种认知模式

一个人要做什么事,不需要事前去费心思、搞脑筋去想这件事该怎么做,想达成什么结果。而是让身心处在“王阳明说的明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能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孔子讲“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讲“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讲的都是这种状态。

这种状态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事情没来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啥事不想(此心不动)。等事情来了,心里自然会告诉你“该怎么做”(随机而动),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去(知行合一)。

也就是说,在这种认识模式中,“该怎么做”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已有的经验、知识、预期,而是“从心所欲”的。已经的经验、知识、预期在这个认知模式中都已经不需要了。

这种认知模式对于已经习惯了做事就要瞻前顾后、权衡利弊、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我们来说,有点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但是,王阳明用他的人生实践给我们证实了这种认知模式的存在。王阳明就是在这种认知模式中成了官场、战场上的人生大赢家。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神奇的认知模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认识什么是“格物”了。

“格物”“物”,并不仅仅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物体、物质。而是,在人的意识中,所有的“已知”都属于“物”

古今中外,对于普通人的认识来说,所谓的“物”,其实都是已知”的。未知的、不可知的,就不能算是“物”。能把“未知”之物、“不可知”之物,也理解为“物”,那都是人类中了不起的哲学家、修行家。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既是,所既为

而在“动态入定”中,需要抛弃意识中所有的“已知”,也就是要抛弃“物”。没有经过“正心诚意”的训练,普通人是作不到这点的。

但是,没有经过前期的训练,人也不可能直接训练“正心、诚意”'正心、诚意'是更高一层的训练。

那怎么办呢?

这就是“格物”的作用。

“格”从造字的原理上来看,是“断木”的象形,有“破”的意思。

“格物”就是“破除所有一切已知”的意思,是“抛弃所有一切已知”前奏起步

普通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抛弃所有的“已知”去做事,“已知”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好比盲人手中的手杖,盲人没有了手杖,就无法走路了。普通人没有了”已知“就不会做事了。

所以,“格物”是为“抛弃所有一切已知”所作的前期练习,让人能够破除已知,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事物。

“格物”开始,有了“格物”的基础,之后就可以作“诚意、正心”的练习。“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是一种循环的练习,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步从“格物”的层次进入到“无物”的层次。

“无物”就是王阳明说的”明镜“的状态: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这样就能“随感而应,无物不照”“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要认识“格物”的真正含义,“格物”“慎独”中很重要的一项基本练习,特别是在学习“动态入定”的初期。

“动态入定”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练的。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已知”去看待事物、去做事,而且形成了很强的的惯性。

这时的“慎独”功夫就是“格物”,时刻提醒自己:破除意识中的“已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婴儿般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

我们在以前的长文中给大家介绍过,每个人都有个高质量思考者,这个高质量思考者,不是意识,也不是前意识,而是潜意识

意识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只是个提问者,不是思考者。而前意识是个常规反应的思考者,潜意识才是高质量的思考者

“格物”的心理机制是,当意识提出问题以后,有意识地压制前意识的反馈(已知)。一旦前意识受到压制,潜意识就开始工作了。潜意识一旦开始工作,意识就能从潜意识那里得到突破已知的高质量的答案。

对于“动态入定”的初学者来说,“格物”是一种很令人振奋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会变得很有洞察力。

有了这样的洞察力体验,自然会引导你去作后面的“诚意、正心”的练习。作了“诚意、正心”的练习,洞察力体验会变得更好、更强,如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所以,慎独并不是很枯燥、无趣的练习,而是会给练习者带来良好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在工作中脑洞大开,发现乐趣、获得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