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尔丹:借你一双慧眼去发现“世俗”的美

 彼岸丹青 2016-10-08

来源:最美艺术

法国的一位作家写过一篇随笔,讲述他如何用夏尔丹的画令一个愁眉不展,心怀妒意的年轻人重展笑颜。

文章中描述了这个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在父母的公寓里吃罢午饭,年轻人无精打采的坐在桌边,打量着眼前的一切:桌上躺着一把刀,吃剩的排骨索然无味,连桌布也没有铺平;起居室的那头,母亲在织毛衣,纸箱上的猫蜷曲着身子,旁边放着一瓶逢节日才会打开的白兰地。此情此景实在凡俗、寒酸,而与他向往的富丽奢华简直天壤之别。于是作家想象了这个年轻人对自家俗气的装潢陈设是怎样反感,又会如何将眼前此景与在博物馆、教堂里见到的富丽堂皇作比照。

作家对于年轻人的窘境颇为同情,他建议年轻人虽然逃不出这个令人沮丧的家,但他至少可去逛逛卢浮宫,那里有他向往的油画世界中的宫殿、美景,还有他所追求的画中的王公贵族的生活。

但他建议年轻人不妨稍稍改动一下赏画的路线,去看看让·巴蒂斯塔·夏尔丹的作品,不过是换个路径,却能令他对生活全然改观,重拾生活的快乐。

那么你是否也和这位不快乐的年轻人一样,对于已习惯的世俗生活感到厌倦和不屑一顾,急于想逃离和挣脱呢?如果是,那么就让我们跟着这位年轻人,一起去观赏夏尔丹的作品,感受这趟“新生”之旅。

《戴眼镜的自画像》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国画家。18世纪下半叶,与法国洛可可美术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种风格——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它的取材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夏尔丹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画家。

《鳐鱼》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鳐鱼》描绘了厨房一角,占中心位置的是一条剥掉皮的鳐鱼和几条较小的鱼,左角还有几只牡蛎。鳐鱼的描绘极其真实,形象怪异,面目狰狞,显得十分突出;掰开的牡蛎引来了贪腥的小猫。整个画面色彩淡雅,光影清晰。

《铜锅与鸡蛋》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此作以温暖的淡褐色作为画面基调,深棕色的铜锅和白色的鸡蛋奠定了画面色域的明暗两极,砂锅、盐瓶和一根青葱又在这段色域里作了微妙的回旋与过渡,从而使画面色彩既明确肯定,又柔和含蓄。

《铜水罐》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真实的表现了水桶表面油漆剥落的块块疤痕,以朴实的色调、忠于原物的造型描绘了普通人所用的水罐。这个水罐实在太寻常了,就像碟子、酒瓶、刀叉那样普通到人们天天在用,司空见惯却谁都不会在意它们的存在。

人们对它想得越少,它们的存在感就越弱,但反而就越真实,最能揭示出普通生活中的自然之美。

像这样的画作,既不想教育我们,也不想让我们惊艳。甚至就像开头的那位年轻人的生活一样,平淡无奇,世俗无比。但正是这世俗的东西在夏尔丹的画中,看起来却格外情趣盎然,引人遐想。桃子鲜嫩饱满,可以引你食欲大开,垂涎三尺;一只被捕获的野兔奄奄一息,却还能让你遥想到它被捕前穿梭林间的灵活身影;又如那开了膛的鳐鱼五颜六色,深红的血,蓝色的经络,白色的肉,纷繁富丽。即使色彩丰富,他的静物画亦自有一种和谐,永远笼罩在一种暖黄色的光晕中,像午餐后慵懒的时光,或夕阳西下时人们收获而归的满足。

这些画简直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却显得如此不同寻常,奇妙诱人。如果不是这些画,我们会和年轻人一样认为生活中的这些酒杯、禽肉都无足轻重,而画家却通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用潺潺的笔触表现出静物所具有的内在和真实生命力。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说:“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静物画的魅力。

但在当时的法国,沙龙对静物画的反应十分冷淡,视之末流。1730年以后,为了成为使人尊敬的画家,以及获得丰厚的收入,他由静物画开始转向风俗画题材。同时也进入到自身艺术风格的成熟期。

夏尔丹的绘画题材,主要倾向于嬉戏的儿童、阅读的青年、从事家务的主妇、女佣等人物形象,他们平凡而淳朴,画面也显得宁静而平和,与其静物画异曲同工。

《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 华盛顿国家艺廊藏

一个衣着破旧却整洁的少年正趴在窗台上向屋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旁边的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似乎踮着脚才能勉强的扒着窗台,使劲从屋里向外张望……题材普通,情境单纯,情绪显得清闲、安逸,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朴素、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市场归来》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描绘女佣从市场满载而归场景,她表情自然,姿态和谐,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一种满意的情绪。画面的左边,背景上有另一扇门,隐约可见一个主妇模样的人物。这种细节在不经意之处,与中心位置的人物构成极其自然的呼应关系,使画面产生连贯性,造成空间的纵深感。而且不经意间似乎又看到了那只熟悉的铜水罐,增添了画面的情趣。

《洗衣妇》夏尔丹 斯德哥尔摩国家美术馆藏

作品在充满水蒸气的洗衣房中,一线朦胧的阳光从窗口射入,妇女们正在这雾气弥漫的环境中工作着。画面描绘了一位洗衣妇女刚好抬头张望的场景,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要发生什么事?旁边的小孩正在自顾的吹肥皂泡,不韵世事。反映出普通农民家庭纯真自然的生活气氛。画家尽可能的表现物体的原色,让人感觉更真实动人。

《小孩和陀螺》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画面上,儿童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书和笔,暗示他此时也许是在做功课的时候开小差了。但夏尔丹并没有强调或放大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而是几乎把小孩当成静物,用饱满的感情去描绘这幅在每个人成长中司空见惯的场景。

他所用的色彩简单明晰,只在男孩的蓝色背心上,加了一些比较明亮的颜色,使带有童心的真实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午餐前的祈祷》夏尔丹 巴黎卢浮宫藏

描绘的是一个家庭里,午餐的饭菜刚刚摆好,母亲准备让孩子饭前做祷告。最小的女孩还背不好祈祷文,母亲正耐心的教导着她。这是欧洲贫苦家庭的宗教习惯,已成了一种生活规律。没有更多的戏剧性,有的只是平易近人的家庭气氛。

在色彩上,夏尔丹依然以温暖的褐色作基调,深蓝、红和白色之间的柔和对比,把这种家庭气氛渲染得更为饱满,使画面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夏尔丹画的都是家常情境里的人,这个在读书,那个在玩纸牌,一个少女把刚刚写好的情书封起来打算寄给爱人,做母亲的正指给女儿看她的针线活哪儿做错了……诸如此类。在夏尔丹看来,这些人群勤劳朴实、情感单纯真挚,比贵族的生活要有趣丰富的多。夏尔丹在作品中融入的这种单纯而朴素的情感,被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评价为:“看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经过训练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们只需要好好使用自然给我们的眼睛就够了,因为他的画就是自然的美。”

中国,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即朴素就是最自然的美,经过包装的、虚假的、即使表面再吸引人、也不过是一种庸俗的假象,终究会被遗忘,只有自然之美,才能永不褪色,是其它任何形式之美都无法超越的。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能很轻易的从夏尔丹的画中感觉到这种自然、淳朴、简单之美扑面而来。他的作品朴素平实而情感又饱满真挚,并罢黜了一切不必要的铺陈、藻饰和雕琢。在当时风靡的洛可可风格绘画中,大多通过描绘镀金镀银的高贵之物来彰显财富,而夏尔丹的作品,无疑是一股清泉,观赏他的作品,就如同一个筋疲力尽的旅客走累了,想在路边休息一下,突然眼前出现的正是一块满是绿色、宁静、凉爽和绿荫环绕的地方。

当你欣赏完夏尔丹的作品,陶醉在这些原本被自己视为平凡、索然无味,甚至想逃离的普通生活中,是否就能更多的沉下心来,抛去功利和杂念,去关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些人和物,用一双饱含着爱和情感的眼睛,去发掘平凡朴素的“世俗”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