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式太极发劲二则——“沉转走化”“回身引带”

 阿金大大 2016-10-09
杨澄甫先生拳照

只讲放松,不讲发劲,是练杨式太极拳的一个误区。其实,杨氏太极拳讲发力,而且讲的是“绵里裹铁”,要把手练绵软,更要练出裹铁的感觉 “裹铁”,是杨式太极劲力的重点。
做到太极拳发劲的“绵里裹铁”有方法,看似软弱无力的动作,一接触,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劲力,让受力的人无法站稳。下面就简介杨式太极拳发劲的两个“秘诀”:

“沉转走化”
这里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一是沉肩坠肘。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线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敌人的攻击。有人担心如此手上无力,还能挡住敌人?其实你可以试一试,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时,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二是身体重心下沉。可让自已站得更稳,同时重心下沉,亦可使对手的劲放空,从而导致拔根;三是肩珠和肘珠(可参考九曲珠理论)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
上述情况说的是“沉”,但如果只是沉着不动,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敌人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所谓 “逢力必沉,逢沉必转”。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己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的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

回身引带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劲,故身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掤、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
为什么要悄悄地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隐蔽我方即将发击的意图。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要做到“悄悄出脚”,只要按杨式书谱上所说的“迈步如猫行”去做,应该不难。
以上说的全是脚上的动作,而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这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例如用掤、捋两劲,先用掤向上引偏对手的劲力(此即“挑动四两拨千斤”。这里用的是“拨”字。只要能够做到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拨偏对方的力量)。然后,变掤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向自己身后进发,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试想,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此时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像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这一步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杨澄甫左分脚捋式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