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写的重阳诗天下闻名,另有一首救命诗,不知几个人听过?

 老刘tdrhg 2016-10-09

说起重阳节,立马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小学时学的,那时老师只讲古代重阳登高习俗,说古人以此寄托思亲之意。重阳节变成老人节,似乎是近几年来的事。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祝老人们重阳节愉悦)

这首诗,应该算是王维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篇了。满满都是温情,戳中人的软肋,让人伤感不已。

少为人知的是,他还有另一首诗,直接救了他的命。

这还得从安史之乱说起。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曾经备受信任深受国恩的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承平日久的唐朝兵将,纷纷不敌。数月之间,打到长安。

天宝十五年六月,李隆基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仓皇出逃。所谓仓皇,就是逃得急,准备不足。很多大臣,压根不知道要玄宗要离开京城,还以为会要死守,与城共存亡呢!

王维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任吏部给事中,“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有两种选择摆在面前。

合作,仍有官做。

不合作,可能就是死。

王维既不想合作,也不想死。

他“服药取痢,伪称喑病”,假装哑巴。

无奈他名声在外,诗篇传遍大唐,就连安禄山这个武夫,也“素怜之”——此处的“怜”,不是可怜,而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对其崇拜不已,明明知道他是骗自己,却舍不得杀他。

于是,“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王维写的重阳诗天下闻名,另有一首救命诗,不知几个人听过?

短短两句话,我们可知,王维名为叛军之官(给事中),实际不过是个囚徒。只是,长安洛阳陷于敌手数年,王维在这期间,是否全被监禁还是做了其它事,新旧两唐书中均未言明。

反正,在此期间,他写了一首后来救了他命的诗。

事情是这样的。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诸工皆泣”,据说,当中有个叫雷海青的著名乐师,因不爽安禄山而将琵琶摔于地痛骂,被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凌迟处死。

得到这个消息的王维,不禁黯然神伤,想起自己陷于贼手,不知何日是头,感同身受,更自恨没有雷海青那样的敢死之勇,于是作诗一首,以抒情怀——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大家想必能从这诗里,读出王维对于李皇帝们的思念吧。亦反映出他身在安营心在唐,虽无胆以死明志,却也没有彻底投降。

那时虽无网络,但王维之诗,还是隔空传到了已即位的唐肃宗耳朵里。李亨听后,伤感之余,更生打回两京去,重振大唐朝的雄心。是故,对此诗“嘉之”。

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当过伪官——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的——之人,都面临着甄别清算。王维也不例外。

然,他最终的处分只是“下迁太子中允”。

怎么回事呢?

原来,唐肃宗除对《凝碧池》一诗“嘉之”以外,对王维也顿生好感,因而“怜之”。这个怜,就是可怜的意思了——王维是个可怜虫啊,如果他的老父,玄宗皇帝不是那么偷偷摸摸地跑,说不定王维就一直追随皇上,不会被俘获了;他虽有投降之实,却事出有因,且良知未泯。

王维写的重阳诗天下闻名,另有一首救命诗,不知几个人听过?

而且,安史之乱前,对这位大才子,“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想来当时他们之中劫后余生的那些,也替王维讲过不少好话。

再者,王维的弟弟,王缙,“请削官赎维罪”。

以官职顶罪。他的官很大吗?

王缙时任太原少尹,刑部侍郎。

侍郎嘛,副部级干部,确实足够让皇帝给面子了。更关键的是,他“与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谋略,众所推先”,为恢复李唐,立过大功。

弟弟大功,哥哥小过,以功抵过,降官罚酒,皆大欢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时评、历史)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