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节又重阳,崇明最新寿星排行榜出炉~

 cxag 2016-10-09

  佳节又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汉族传统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自1989年起,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属于老年人的节日。而我们崇明素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所以崇明的老人也特别长寿。在2010年崇明便已成为全国第十五个“长寿之乡”,第一个“长寿之岛”。

  今天,祝愿天下老人都能老有所养、延年益寿!








2016年崇明十大寿星排行榜火热出炉(统计截止2016年9月30日),赶快看看十大寿星你认识几个吧~




追忆八十年代
重阳节起源的传说
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因它而家家有人丧命,百姓受尽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便辞别妻儿,出去访仙学艺,以此为民除害。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还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随后时值九月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敬老 爱老 助老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有人说,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人不可能总是年轻,总是要跨进老年者的行列。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一条短信,一通电话,一份陪伴,对父母来说都是最温暖的关怀。




今又重阳。

逢九九,遍地黄花香。

时光荏苒人易老,银发双鬓脸泛黄。

儿孙乐,笑语满堂。

喜融融,幸福万年长。

莫让暮年似流水,珍惜享受好时光

……



重阳传统习俗


祭祖


重阳是中国传统四大

祭祖节日之一,

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这一天也少不了

悼念先人,祈福安康。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崇明人在重阳的时候喜欢吃重阳糕,重阳糕多用糯米做成,一层糯米糕夹上一层红糖糕或是红豆糕,光是看外表已经很诱人,吃上去吃口更是软糯香甜。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重阳糕,有让老人“高寿”的良好祝愿在里面。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中菊花盛开的金秋时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花酒

又到一年重阳节,

要记得给父母长辈们打个电话,

送上问候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