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显祖与泾县的渊源

 敬亭山人138 2016-10-09

汤显祖与泾县的渊源

文/叶彩霞  吴小元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江西抚州人,《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宣城的梅鼎祚也有志于戏曲创作,杂技、传奇有盛于名。两人因为对词曲的研究很深,明末清初的李明睿曾有“宛陵临汝擅词场,钗合玲珑玉有香”的评价,此宛陵指梅,临汝即为汤。汤显祖因与宣城的梅鼎祚、沈懋学交往过密,其生前曾多次前往宣城。
    那么汤显祖在这期间有没有因由宣城而游历过泾县?
    汤显祖在其作品《玉茗堂全集》上卷十四中,有首名为《谷池店》的诗作:青弋江边接赏溪,赏心人望竹园西。青衫草色兼晴雨,白荡花开山鹧啼。谷池店地名今虽不可考,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写青弋江的诗。青弋江旧称泾水,纵贯泾县全境,赏溪是泾县城关镇青弋江边的一个行政村,附近有一处为张家竹园。《中国地名大词典》有赏溪词条,云:“在安徽泾县西南一里,即泾溪也,其源有二,一出石埭县之舒姑泉,名曰舒溪,流经太平县西北,又折东北流,一出太平县黄山之麓,受旌德县西北境诸水,谓之麻川,又西北经县东,西北至麻口会舒溪合流,北行入泾县西南界,又北经县治西,是为赏溪,即青弋江之上游也。”另在汤的《寄宣城沈君典》诗中有“龙化陵阳舄,鲤控琴高弦”之句,这后一句隐含了泾县境内道士琴高在钓鱼台前垂钓、所炼丹药之渣化鱼的传说,写的当是琴溪。当时的泾邑与外界联系以青弋江水路为主,琴溪是进出泾县的门户。泾邑山水秀丽,由宣城走山道至马头,逆青弋江而上,一路游览下来,写琴溪、写赏溪应当有所可能。
    当时青弋江边、赏溪附近的水西书院就是由宁国知府罗汝芳创办。嘉靖甲子年(1564),罗公过水西,谈古今性命之学,并与当地的学者查铎、翟台、萧良干、萧雍、徐榜等切磋学问。汤显祖十三岁时曾师从罗汝芳学习理学,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汤显祖万历四年(1576)到宣城时也到过其师罗汝芳讲学的泾邑水西书院呢?
    汤显祖是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进士,当时与其同榜的有邹德溥、徐榜、萧雍、史孟麟,徐榜与萧雍俱为泾邑人士。泾县人张应泰,字大来,号东山,在清嘉庆《宁国府志》人物志中有记。万历二十年(1592)张东山任江西泰和县令,二十五年(1597)离任。在此期间,张东山曾寄赠新诗与汤,朋辈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汤读其诗后临风向往,后作《与张东山司马》回应,全文为:“读门下制作,揽敬亭之秀色,写春谷之鸣泉,恨风尘缅邈,不得过西昌一听弦歌,南国再酬言笑也。禹金近有新声否?一水蒹葭,何任延伫?”信中的敬亭即为宣城北郊名胜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中为“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春谷,地名,在宣城市郊,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中有“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句;西昌,江西泰和县;禹金即汤在宣城的老友梅鼎祚。此诗估计为张东山任县令回泾邑省亲的时候接到汤显祖的信件。张应泰与梅鼎祚之间的交情在《梅鼎祚年谱》中有记。在其中的《与行素宗丈》中云:“迩来泾川张应泰、敝邑沈懋学,起而奉不佞为盟主。”故信中汤显祖顺便问及梅鼎祚近况。
    泾县历史上另有汤显祖一人,池州石埭人,兵部侍郎允恭孙,宋绍熙五年(1194)为泾县县令。据宋洪迈的《夷坚志》所记:在其任上,因拒绝参拜庙宇,怠慢神灵,而招致暴雨灾难。至次年春,为提举官李唐卿子勉所按罢去。在1994年版的《泾县志》中,误将汤显祖记载为冯显祖,特此勘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