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对孩子性格有重要影响的除了父母的表率作用、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情感氛围等因素之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这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溺爱型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溺爱,有求必应。 影响: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此外,过度溺爱还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蛮横、自私、肆意妄为等不良品行。 放任型 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加剧,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束,常常让他们独自玩耍。 影响:缺乏必要的监督,会养成孩子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消极性格和行为,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粗暴型 “棍棒出孝子”。这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方式,但却被很多父母奉为金科玉律,以至于孩子稍有不听话,便“家法”伺候。 影响:孩子年龄小,做事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人一样,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经常对孩子使用暴力,可能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并在行为上加以对抗,长大易形成粗暴性格; 二是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做事畏首畏尾。 忽视型 多出现在不和睦或离异的家庭,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影响:这类孩子会把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作对比,并形成强烈的妒忌心理,以至情绪常常不稳定,自控能力也比较差。 矛盾型 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对孩子许下种种诺言,却很少兑现;平时教育孩子讲道德,一旦孩子犯错却加以包庇。 影响:导致孩子不信任他人,为逃避惩罚而撒谎。 由此可见,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的性格。所以,父母要纠正错误,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即在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的同时,有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要尽量做到宽严得当、收放适度。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发挥正面的表率作用,既要发挥言传,也要注重身教。父母只有从自我要求开始,在平时做到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摹仿,并最终整合到自己的性格行为中去。 (辽宁 教授 邹晓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