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 衰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退行性变,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 在老年人群中,衰老的进程、健康的状况以及生存质量呈现出极其多样化的表现,有相当多的老年人能够维持最佳心理、社会和身体健康与功能,达到“健康老龄化”; 而部分老年人则处于不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发生在疾病进程中的衰老我们称之为“病理老龄化”,病理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机体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仅加速了衰老进程,降低老龄期的生存质量与幸福指数,更缩短了预期寿命。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老年人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围绕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今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中显示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由1990年的68岁上升到76.34岁,高于计划预期标准。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管理的一、二、三级预防逐步下沉到社区,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对慢病的危险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改进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用行动来减少慢病的风险或延缓疾病的进展,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健康老龄化。 骨骼肌——健康老龄生活的基石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老年人的步态与姿势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表现为动作迟缓,步态不稳,平衡协调能力减下降退以致容易发生跌到意外,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涉及到骨骼、关节、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的退行性改变或疾病。今天与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衰老过程中骨骼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肌肉衰减征”。 科普时间 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又称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主要是由老化引起;而继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则依据原因可分为疾病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等。 临床上肌肉衰减综合征分为三个阶段,既肌肉衰减综合征前期、肌肉衰减综合征、严重的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的肌肉质量、强度,活动度依次呈渐进性加重。 太专业了,宝宝不懂…… 港真,小编也有点蒙~ 直接点,“肌肉衰减综合征”对老年人危害重重: No.1: 肌肉无力、身体虚弱、步态不稳,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显著增加跌到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残疾。 No.2: 不利于糖、脂代谢以及矿物质平衡,进而增加了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No.3: 对于罹患慢病的老年人,随着肌肉衰减程度的进展,原有疾病的病情愈发难以控制,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加剧负氮平衡状态,最终,可能导致更进一步的营养不良的发生。 No.4: 由于活动能力的减退,还会引起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年龄的增长所引起的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真可谓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30~70岁人体的肌肉质量每10年大约下降6%,60岁以后则每年下降1.4~2.5%。 30岁?!是的,没有错,肌肉组织的丢失大约从30岁开始,伴随着肌肉的减少,脂肪组织的比例则相应增加。 假设,一名静态生活方式的、体重为60kg的、50岁的中年女性,如果40岁的体重是56kg,那么这10年里体内增加的脂肪组织的重量绝对大于4kg,想想都是泪啊。 专家建议: 营养+运动,增强骨骼肌! 蛋白质 (1)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2)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脂肪酸 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维生素D (1)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 (2)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抗氧化营养素 鼓励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等富含抗氧化营养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肌肉有关的氧化应激损伤。 运动 (1)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优质蛋白效果更好。 (2)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 老年朋友们,还有低空飘过的小伙伴们,不要再迟疑了,赶快动!起!来!吧!让我们以“千金难买老来寿”姿态度过圆满和有益的一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 |
|
来自: 昵称cVZ45YVi > 《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