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晓,来源:池晓题大作(troublecx),经授权发布 爸妈内参的新栏目「兰妈问答」颇受好评,宝爸宝妈依旧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写下你们的困惑和不解,会由兰妈给大家答疑解惑。北北会为你们整理出来,你们的问题会出现在第二条哦! 这是池晓老师在参加第一期“樱缘荟”,与在座家长分享的对留学问题的看法,以下是发言稿。 首先谢谢主办方的邀请和王如姐的精心准备。 其实留学这个话题,我讲起来诚惶诚恐,面对这么关心留学的家长,我一没有留学经历,二也没有孩子。没有实践过的东西,我很难给到特别实际的建议。 不过我能分享的内容,很简单,也很轻松,就是从我做教育实践的角度,对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 之所以留学这个话题现在越来越多人去关心,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都有钱了,有条件去追求更好的教育了。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最常听到的和留学联系在一起的词,是砸锅卖铁。 那种话通常是这么说的: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有机会出国留学的话我们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出来。 其实最让我疑惑的是,把我供出来?难道我是那个还没被抓住的罪犯吗? 换个角度一想,某种程度上,我们上学还真的就像罪犯一样,无知是我们的原罪,于是每个人都被迫要接受学校的关押。 其实真正的监狱本身也是个教育机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就是在接受教育。 很多人想要孩子出国留学,出发点也是对国内教育的不满,觉得压力太大,接受不了,还学不到什么真东西。 确实,多数孩子因为严格的被动教育,在18岁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只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作业和考试,很少有个人发展的空间。 上了大学以后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海量的信息、眼花缭乱的游戏和娱乐手段,和相对要求不高的课业,少数人坚持自己的追求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多数人只能随波逐流。 所以很多人的教育经历就成了,从在K12学校里接受关押,再到在大学校园里去放风。 大学毕业以后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或者进入工作岗位继续迷茫,考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延迟毕业。 这是现在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我所担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和真正的学习没有关系。 而留学能解决多数人迷茫的这个问题吗?恐怕也不能。 留学是什么?顾名思义,留学,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手段。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比国内的中学、大学或职业教育,看起来更好的选择。 不过,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上学,我们接受教育,目标是什么?我们选择的留学这种手段,是否适合达成我们的目标? 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其实才是算经济账,选择国家、城市、学校、专业。 我们常常在找到目标之前就先确定了手段,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我们是不是把留学本身当做了目标。 如果是这样,这和把高考当做人生目标的学生也区别不大,无非就是喝啤酒和喝精酿啤酒之间的区别。 却没有人去追究说我喜不喜欢喝酒,适不适合喝酒。(现场嘉宾里有一位是雨果精酿啤酒馆的创始人,恰好在我之前发言)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你觉得为了高考去付出六年是浪费时间,那么为了留学去付出一年两年准备托福雅思SAT上是不是也是浪费时间呢?时间是教育的第一价值。 在哪种教育上花时间,我们就会成为哪种人。我们应该把时间投入哪里去呢? 这是关心教育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现在通过我自己做的全日制的教育的实践想要去解决问题。 我们带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通识教育和各种目标导向的活动,让学生在创造中去寻找自己。 寻找自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高更,在40岁才发现自己想当画家。而我们希望这样的确认来的越早越好。 如果你早早就确定了你人生的目标,确定了让你心安理得的奋斗方向,你就努力去达成。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就努力去寻找,并且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 无论是想要去达成目标还是想去寻找目标,都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和路径。留学是众多路径中的一种,我们的学校自然也会提供。 所以,对我而言,留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手段,但它并不比其他的任何手段更加重要。 万人撩你,不如一人懂你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戳原文,读经典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