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技术:闭合复位、固定跟骨骨折

 原振侠2006 2016-10-10

跟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合并有跟骨周围局部软组织挫伤的病例也不在少数,其治疗的难点不在于骨折复位,而是跟骨术后软组织愈合。Matthew 等人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上介绍了一种闭合复位,固定跟骨骨折的技术,可避免手术时可能出现的软组织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该手术方法的技术创新点是,C 臂机透视下,使用外固定架调整跟骨骨折块高度和内外翻角度,使用克氏针进行骨折块的撬拨复位,复位后通过空心钉固定骨折块。

1. 手术体位:A 患者侧卧位,患肢垫高。准备两个 C 臂机,水平位 C 臂机投射跟骨的 Harris 轴位片;垂直位的 C 臂机投射跟骨标准侧位片;B,有需要时,可让患者俯卧位进行手术

2. 手术体位:注意,水平位的 C 臂机适当的倾斜,以空出空间供垂直位的 C 臂机透视用。

3. 侧位片:A,两枚 5.0mm 斯氏针固定于胫骨上;B,2mm 的不锈钢钢针穿过 11mm 直径的碳纤维棒,用作牵开复位器;C,上述 2.0mm 不锈钢钢针穿过跟骨结节后下方;D,碳纤维棒连接上述固定针,形成外固定架,起牵开器作用。

4.A,术中侧位片,示跟骨骨折,牵引复位前;B,侧位片,外固定架牵引,恢复跟骨高度;C,轴位片,通过调整外牵引架,部分纠正踝关节内翻;D,跟骨后方轴线置入斯氏针,作为复位和撬拨用途,复位后固定于外固定架上;E,术中实景照。

5.A,通过血管钳和骨拨,经皮复位后压缩的跟骨关节面,轴位片;B,复位后侧位片,复位后从外向内经皮置入 4mm 空心螺钉支撑载距突;C,术中实景照。

6.A,B 侧位和轴位片示,两枚 7.3mm 空心螺钉固定跟骨的内侧及外侧柱,从跟骨后方由背侧向跖侧置入的螺钉固定跟骨前方,可以获得跟骨后方关节面的支撑(图示最上枚斯氏针);C,术中实景照。

7. 跟骨骨折,A,术前侧位,B,术前轴位 X 片;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后侧位(C),轴位 X 片(D)。

典型病例应用:

图 8:跟骨骨折患者,因跟骨骨折移位增宽,导致内侧部分皮肤出现压力性坏死:伤后 1 周(A),2 周(B),3 周(C),4 周(D)软组织情况。

图 9:跟骨骨折,术前 CT 示 2 部分骨折(A,轴位,B,侧位);闭合复位固定后,轴位 CT 时骨折接近解剖复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