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深信因果!
2016-10-08 腾讯北分禅学会
1评
对学佛而言,因果很重要。信不信佛,就看信不信因果;学不学佛,就看讲不讲因果,言行乃至起心动念是否以因果作为标准与轨则。如果笃信因果,遵守因果的法则,不昧因果,那就是真的信佛、学佛,否则,那就不是,或者说信解以及行都还不够深。 因果,具称为因缘果,因是动机,缘是条件,果是果报。佛法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缘起法。缘起法是整个佛法的基础、核心与中枢,也可以说是佛法的全部。所谓“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在许多佛塔中,铭刻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的缘起偈,作为舍利来供养。缘起法贯穿了人天乘到佛乘五乘教法。依照华严的理论,则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四种理论。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对缘起的洞察与把握。因果法则就是一切缘起法的总纲和枢要。不昧因果,就是洞察因果法则,把握并遵守因果法则,这是学佛的基础与核心,也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全部。 因果的理并不难懂,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已做不失,未做不得”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因果理论的内涵与要求。以戒定慧三学为总纲的五乘教法,自始至终都贯彻了因果法则,因此我们的学习与实践,都要从因果着眼、着手。 在佛法的传统中,对因果的阐释常常与三世联系在一起,与六道轮回联系在一起。因三世非凡夫可见,轮回常被斥为迷信,因而很多人便信不过因果,更有人将因果斥为迷信。佛法难闻,起信更难。即便信佛学佛的人,真正在对待因果的时候,很多人也是半信半疑,或是似信实疑,因而便难以得到真实的法益。 从信仰的角度讲,佛法为世尊自大圆觉海中流出,自然有其非常识凡情所能测知的不可思议的内容,在没有实证以前,都是基于宿根的仰信。未证而信,这是信仰的要求;信而实证,这是智慧的信仰。因此,对一般人而言,对因果法则产生彻底的信仰并不容易。对学佛的人而言,也不容易。因果的理,显明昭彰,而因果的事,重重无尽。因重重的事项不能穷尽,便怀疑昭彰的理,这情有可原,但并不明智。 事实上,对因果的把握与遵守,需要我们坚决彻底地贯彻到身口意中去,更需要在微细和普遍的方面着眼。所谓的微细,就是因果要从起心动念处去把握,所谓“心念甫动,业网已成”,在提醒我们,对因果的领会与遵守,其细微远远超过凡夫的理解和洞察。而所谓的普遍,就是因果无处不在,所谓“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三千”等,更远非凡夫的智慧能察。用广大精微来概括因果,可以说很恰当。时空上的广大,事项上的精微,要求我们要慎重对待因果,细微践行因果的轨则,这可以称为不昧因果。 因果两个字,可以作为个人学修深入、精纯的切入点。抓住了因果,也就抓住了学修佛法的纲要。这是万万轻忽、马虎不得的,否则歧路与落空将势所难免。 由此,我们可以检验自己,信不信因果,对因果的信与行是否贯彻到一切理、一切事、一切时、一切处当中,对因果的践行是否极广大而又尽精微。比如逆境之来、烦恼之起,临于利诱或是威逼,我们能否持守因果,能否不昧因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深信因果,是一个正信佛弟子正信的主要内容,而能够从广大与精微两个方面去拓展、提升则是学修的方向。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