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开日重阳至——宋代咏重阳诗词赏析

 川雪898 2016-10-11

 

  黄花开日重阳至

   ——宋代咏重阳诗词赏析 

                    川 雪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宋人沿袭唐人风俗,重阳节登高、赏菊、宴饮、插茱萸等仍是主要活动,在诗词中多有表现。

 先看宋代诗人宋祁的《九日置酒》: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此评甚是。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此诗的境界与诗人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出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诗人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表现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的情形。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再看北宋词人晏殊的《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词人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赋此词,时四十八岁,为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州。他由参知政事贬来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怀,此词是秋天在开封登高远望时所作。

  “芙蓉金菊斗馨香”句中的芙蓉和菊花都是秋季里开放的花。词人写秋日里万花纷谢,唯有芙蓉和满目金菊竞相绽放的景致,不单纯是写景,同时交待了季节。下句“天气欲重阳”则更进一步点明节气。中国古代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词人直言重阳,为后文登高写景做了铺垫。“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正面写景。临高而望,远方村落星星点点,在霜叶染成的红树之间点缀着片片的秋草和茂叶凋零之后的树的枝丫。在秋日艳阳之下,如妙笔彩绘的图画。至此,秋日如画美景,词人昂然游兴,跃然纸上。上片以流畅的笔墨描绘出重阳节前秋日登高所见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语言明净清新,不饰雕琢,亦不失于浮浅。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写景。“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写景气势恢宏,意境旷达间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并使上片中秋色如画的静物描写进一步成为动态描写,语言生动秀洁,精炼浑成。至于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则是触景而发。极目高远,尽见天地之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恰此时望见大雁天边而来。鸿雁传情之说古亦有之,词人由此联想起远方疏亲密友,引起对远方亲友的怀恋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词丰厚的铺垫之上,聊以“无限思量”叙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绝,蓄意绵绵,情溢词外。词的下片在写景的基础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词的内涵。

 这首词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重阳节时登高所见的描写,表达词人怡然自得的雅兴和由重阳节而引起的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而这种思念的伤感却是在隐约之间的。在语言上,这首词在具备晏殊词温润端丽的一般特点以外,尤见秀洁清新,为全词高远淡雅、陶然旷达的意境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另外,词中注重色彩描写,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写出景物的色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给人以美的陶冶。

 九月已是深秋,重阳节近,菊花吐蕊,落叶飘飞,满眼一片清秋景象,极易引起思乡怀远之情。

 先看宋代诗人李纲的《渔家傲》:

   木落霜清秋色霁,菊苞渐吐金英碎。佳节不随东去水,谁得会,黄花开日     重阳至。    三径旧栽烟水外,故园凝望空流泪。香色向人如有意,挼落     蕊,金尊满满从教醉。

 树叶飘落,霜满大地,满眼秋色,金菊含苞吐蕊,花瓣摇曳枝头。重阳佳节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来到了。看到小路边旧时栽种的菊花,遥望故园,两眼贮满了思念的泪水。菊花的香色对人如有情意,就让人采摘下来,酿成美酒,一醉方休!面对重阳菊花,诗人的故园情思表露无遗。

 再看北宋词人欧阳修的《渔家傲》: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     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     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九月,已是深秋,意味着秋季到了尽头,树林之内,尽是枯枝败叶,地下残叶铺满。只有那菊圃之内的黄菊茂盛开着花,散落着花粉。家中窗户的帘幕也厚了起来,重阳节快到了。

 清晨的天气阴沉,看来还不一定是个晴天啊。添衣加暖之后,这微寒也就没那么严重了。南去的大雁在天空中啼叫,此时风更凛冽了,云朵也好像要凝固一般。啊,这南去的大雁到来,应该捎带有我的家信吧!词中表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借重阳宴饮抒发秋怨: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         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         芦管吹秋怨。

 此词描写秋天的景色并抒发由秋景而触发的一丝忧郁哀伤的情绪。

 上片全是写景,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颜色特别丰富、鲜明。碧苔、红叶、金菊、绿扇、粉塘、白练,几令读者应接不暇,真是一派斑斓秋色。“已近重阳宴”,点明节令,使所写景物突出了深秋特色。下片抒情,写得比较委婉含蓄。为消愁而饮酒至醉,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忽见南飞雁字,不免触动离愁;天色渐晚,护霜云合,又听到了哀怨的笛声。最后点出“秋怨”二字,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笔法,然而词中所写的怨情,仍是迷茫而笼统的。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菊》,借重阳酒盏抒孤寂情怀: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深秋,院落中无数菊花怒放,在花丛间有几只蜜蜂飞舞,在这深秋不知道它还能采多少蜜,在这重阳节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停的对着菊花饮酒。诗中透露了诗人寂寞孤独的心境。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九日黄楼作》,回顾去年重阳抗洪,感慨万千: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々。

  诗人猛士杂龙虎①,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自注: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黄楼新成以后。诗人追述去年今日的水灾,欣喜今日的佳节。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到徐州知州任,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清丰西)曹村决口,淹四十五县,坏田三十万顷。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汇至徐州城下,水深近三丈。苏轼坚决表示要与徐州共存亡,他亲自组织军民抗洪,自己住在城上,“过家不入”。经一个多月的抢险救灾,又开凿清泠口,将积水引入黄河故道,到十月,险情排除,保住了一城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防止水患再度侵袭,诗人请求朝廷同意他增筑徐州城堤,功成,他在东门上建造了一座黄楼。适逢重阳节,诗人宴宾客于黄楼,写下此诗。

 全诗以大开大合之笔,追述了去年重阳洪水泛滥,诗人和百姓们一道忙于抢险救灾,根本不可能顾及过节之事,及洪水退去,黄楼落成的情景;并突出点明历尽艰险后的今年重阳,诗人所感到的有如获得第二次生命般的极度欢欣。后半篇又以生动的画笔描绘了当前重阳日阴晴变化的种种景观,并展示了酒宴上豪英众多,歌舞不辍的热闹场面,且写出诗人殷勤待客的深情厚意。全诗雄健爽朗,跳荡奔放,杂以戏谑、调侃,很能从中看到诗人的真性情。

 作为诗人的苏东坡,用诗的语言,表达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理感受:“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似乎也没有过多的自夸。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借重阳抒豪情: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        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    ,风流犹拍古人肩。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此词即在黔州贬所作。

 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诗人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用“鬼门关”的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词人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诗人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北宋词人秦观《满庭芳》,通过对重阳秋日萧瑟的描写,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     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     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近重阳的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谩道愁须殢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两首重阳词,情感大不相同。

 她青年时代写的《醉花阴》,满篇是对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词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词人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 ”,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词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莫道不消魂”三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菊花之“瘦”,比人之瘦,写得形象生动。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避乱漂泊,在一个近重阳的时节,写了首《行香子》,表达她对丈夫的缅怀及悲凉的心情: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 绿蚁初尝。 渐一     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上阕写时近重阳,天气逐渐转凉,女主人百感交集,格外情伤。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本来词人因国破、家亡、夫丧,又颠沛流离而心境凄悲,看见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伤?“转转”指天气的反复变化。她年轻时看到秋天的景象是无比欣悦的,赞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然而她现已遭受种种苦难的摧残,心境情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使她情伤的原因。“探金英知近重阳”,词人仔细观察一下黄色菊花,就知道重阳佳节临近了。按照古老的习俗,人们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团聚、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而今国破家亡,丈夫逝世,她转徙江浙,“近重阳”抚今追昔,又何等的“情伤”!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因为时近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今追昔,情怀酸楚。

 下阕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落日的余晖已渲染在茫茫的天边,庭院里也变得昏黄、暗淡。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词人望着明月,思念逝去的丈夫。美好的明月,它的光辉照耀在词人身边的空床上。过去一起望月、同床共枕的丈夫已经不在人世,旧恨新仇,又怎忍受得了这般孤单无告的凄凉情景?“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词人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涌上心头,使她更加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绵长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词人的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

 这首《行香子》,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借重阳赏菊赞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诗的前两句描绘菊花甘于寂寞,开在东篱之下,“金靥”照人,灿烂美丽。后两句借花抒感,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只在重阳节那天观赏菊花,节后就弃之不顾。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进行了赞美。

 宋代词人朱敦儒的《水调歌头》,写重阳会友醉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     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       逢美景,井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       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词的上片写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下片写重阳佳节到来,词人与良朋好友聚集一堂,赏菊花,插茱萸,饮美酒,直到进入梦乡。洒脱之情溢于言表。

 南宋诗人陆游的《重阳》,借痛饮减轻痛苦:

   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

  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

       诗的首句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深秋景象:红叶映照江水,满林一片秋霜,给人以萧瑟之感。而风折菊花,满地黄花,更是让人痛断肝肠。重阳佳节,面对此景,诗人想到只有痛快饮酒,才能忘掉烦恼,减轻痛苦。

 宋代词人赵长卿的《南歌子》,遇重阳思念故乡: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重阳佳节,诗人身在他乡,思念故乡。犹想当年少年狂,如今年华已逝,空留遗恨。他乡,异客,人的一生都在漂泊。在他乡思吾乡,在他乡流吾泪,其实,在哪里都一样。晨看朝阳起,暮观落日息,人生路长,且把我心安放妥当。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别傅先之提举,时先之有召命》,写重阳思友,情意真挚: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           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           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            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            平生笑。

 此词作于重阳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

 重阳风雨打在心头,心事重重牵挂着友人,词人絮絮叨叨,啰啰嗦嗦,一遍遍叮咛着友人,一声声直吐胸臆。功名可鄙,良朋难寻,岁月积蓄的美好感情,将永远在心中珍藏。

  宋代词人刘辰翁的《减字木兰花》,写风雨重阳,心情痛苦:

         旧游山路,落在秋阴最深处。风雨重阳,无蝶无花更断肠。

  天知老矣,莫累门生与儿子。不用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

 词人年事已高,在重阳节本想登高,却难寻旧时登山路。想赏菊花,又遇到风雨,无花无蝶,让人痛苦欲断肠。词人感叹道:上天知道自己已老,故在重阳节刮风下雨,不让门生与子女受累;不用登山,免得被风吹掉帽子。表现了词人无奈与痛苦的情怀。

 南宋词人周紫芝的《鹧鸪天》

   终日看山不厌山,寻思百计不如闲。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萸仔细看。

  敧醉帽,倚雕阑,偶然携酒却成欢。篱边黄菊关心事,触误愁人到酒边。

 词中表现了词人年老之际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情形,盼望早日到重阳节,好饮酒看茱萸。词中透露出闲适、淡泊的心境,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孤独、寂寞。

 南宋爱国宰相文天祥的《重阳》,借重阳表明爱国情怀: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诗人在囚禁中遇到重阳节,他思念故国,感叹身世,盼望重见天日,重获阳光。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是写实、写景。“万里飘零”写诗人孤身被囚于万里之外的元朝监狱,“两鬓蓬”是形容他自己被囚禁中的形象,也是年龄和景况的实际写照。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跃然纸上。“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这老梧桐,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故乡秋色老梧桐”,诗人被这秋天景色勾起了对家乡、故国的深深眷念。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诗人祈望自己能像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大雁是候鸟,至秋而南翔,雁南飞正是诗人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不过这些虽然简单,但对诗人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及的。诗人将自己想象成南飞大雁和归巢燕子,盼望能再获自由,回到故乡。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落叶没有力量定住奔腾的流水,菊花没有主人照料只好任由西风蹂躏。表明自己无力挽救南宋危亡局势的痛心和无奈。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乾坤”,是“天地”的意思。“龙山”,是诗人最后战败被捕的地方。国破家亡,战败被俘,囚禁牢房,复国无望,这是天地间最大的遗恨!   

 诗人借重阳佳节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真挚情感,表明自己坚持操守,渴望自由,心系故国,至死不悔的爱国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