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被耕牛惹怒,立马罢免两名知县,还处分户部尚书和顺天府尹

 金樽清影 2016-10-11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绝对的支柱产业,臣民的温饱依赖于此,国家的生死存亡也依赖于此。皇帝们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对农业高度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一方面祭祀农神,祈祷风调雨顺,另一方面,还要耕种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即籍田(亦称“藉田”),借此劝民农桑,也顺便体会一下农民的甘苦。与之对应,皇后也要养蚕织布。

雍正皇帝亲耕场景,《雍正耕织图》局部。

东晋干宝曾在《周官礼注》曰:“古之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盖其义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庙亲致其孝也,二曰以训于百姓在勤,勤则不匮也,三曰闻之子孙躬知稼穑之艰难无逸也。”由此观之,皇帝亲耕蕴含着治国安邦、修身齐家的大道理。

据记载,早在3000年前,周武王每年农忙时节,都会到田里参加劳动。从此之后,形成定规,历代大多数皇帝也郑重其事地举行“亲耕”仪式。当然,皇帝的劳动是象征性的,不会真的甩开膀子大干一番,籍田的耕种与收获要由下人们完成。

每年开春,皇帝在国都近郊的籍田里执耒(或执犁)三推三返(在田垄里耕地三个来回),礼成后命天下州县及时春耕。各朝各代稍有品行、关心民间疾苦的皇帝,都会执行这个庄严的仪式,而且态度认真,为此还闹出不少趣事。

南宋皇帝籍田的遗迹至今仍存,即杭州八卦田遗址公园。

宋代王辟之所著《渑水燕谈录》记载,1033年的农历二月十一日,宋仁宗行籍田礼。准备妥当后,仁宗扶着犁走了三个来回,礼仪官宣布礼成。谁知,仁宗来了兴致,说:“朕既躬耕,不必泥古,愿终亩以劝天下。”礼仪官再三求他停下,他最终还是耕了十二畦。

明清两代是古代重农祭农的顶峰,亲耕的程序特别繁琐。前二日,皇帝即开始斋戒,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皆在家斋戒。前一日,皇帝在紫禁城检查谷种及农具。亲耕当天,皇帝先祭拜先农,而后穿龙袍下田耕种。

那时,皇帝的籍田就在先农坛旁边,正好一亩三分,后代将此演绎成“一亩三分地”的俗语,以表示个人的势力范围。

在清代,康熙皇帝把亲耕作为祖制固定下来,后来的继位者也能加以维持。

1815年的农历三月,嘉庆皇帝到先农坛亲耕时,遭遇了一个大写的尴尬。当皇帝扶犁前行的时候,耕牛竟然不驯服,换了一头仍然如此。上套的耕牛左冲右突,根本不愿意干活,一副要罢工的架势。

陪同亲耕的有十二位王公和大臣,其他太监、小官吏等更多。众目睽睽之下,说一不二的皇帝无法驾驭耕牛,面子上实在有点过不去,心里难免郁积一腔羞愤。最后,在十几个御前侍卫的控制下,皇帝才勉强完成了仪式。

清朝皇帝祭祀先农图。

回宫后,嘉庆皇帝颇为痛心地陈述事情经过:

“本日朕躬耕藉田,顺天府所备牛只,甚不驯习,更换副用之牛,仍不服驭,御前侍卫十余人勉强驱驾,始克四推礼成。迨登台观耕,其三王九卿所用耕牛,亦俱不驯扰,不能终亩,甚至有奔逸者,殊不足以肃观瞻。”

可想而知,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旨处罚相关官员:

“耕藉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著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带,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著交部严加议处。(户部尚书)刘镮之系兼管之员,著交部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嗣后该府尹等当督率所属,先期认真教演,敬谨将事,以重典章。”

“交部议处”是将犯有一般过失的官员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而“交部严加议处”,则针对的是犯有严重过失的官员。

费锡章、刘镮之二人后来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稳坐各自的官位,真正倒霉的是沈守恒和张洽。

半年后,直隶总督那彦成保奏沈、张捐复官职(如同花钱买官),嘉庆帝不知根由,加以批准。几天之后,他发现沈、张是曾让自己在籍田丢人的家伙,又立即收回成命,不准捐复。不仅如此,皇帝还斥责那彦成“朦混具奏”,并将他“交部加等议处”。

可见,耕牛事件给嘉庆帝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