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风为百病之长!

 dzmsl22 2016-10-12

黄帝内经:风为百病之长!


为百病之长”的说法见于《素问·风论》、《素问·玉机真藏论》。百,概数,泛指多种;长,首也。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释为:“长,首也。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程士德主编《内经讲义》注曰:“长,首也。风为六淫之首,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又善行数变,故称百病之长”。综合《内经》中有关风邪和风病的论述以及历代医家的有关认识,将“风为百病之长”的意义解析如下。






1
风邪为六淫之首






风为春季主气,四季皆有,其致人病者,谓之风邪。风邪侵袭,四季可见,为外感六淫中的主要致病因素。《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东风生于春,南风生于夏,西风生于秋,北风生于冬之说。由于风邪四季常有,故致病广泛。如《素问·风论》有:春伤于风者为肝风,夏伤于风者为心风,季夏伤于风者为脾风,秋中于风者为肺风,冬中于风者为肾风之论。六气各有主时,致病因时而异,惟风气四时常见,故致病最多,居六淫之首,故称“百病之长”,甚至将其做为外感病邪的总称。《内经》在论述外感致病因素时,常以风邪概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灵枢·刺节真邪》说:“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所说的“风”泛指一切外感病邪,故《素问·风论》又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2
风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由于风气疾速,善动不居,变化迅速,侵袭人体上下内外无所不入;且风四季常有,寒热燥湿诸邪每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故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风论》谓:“风者,百病之长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说明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病初起的主要邪气,风证又为多种外感病的始见证。风邪又常常随时令而兼挟不同淫邪而致病。如《景景室医稿杂存》曰:“盖风属木,其母水,水性寒;其子火,火性热。因冬时感发者,寒风也,带水寒之母气;春时即为解冻之温风;夏初又为解愠之薰风,故兼火热之子气。又能兼燥湿暑三气。故风者五气悉能兼之,为百病之长也。此邪随时令阴阳而变也”。验之临床,风邪及风兼它邪所致病证极为广泛,如风挟热邪袭表犯肺可成风温;挟寒邪外束肌表为风寒表证;挟湿侵袭肌表、经络、关节可见身体重着,关节痹痛。






3
风邪所致病证多端






风邪四季均可发病,侵犯部位广泛,无处不至,导致多种疾病。风邪侵犯人体,又常变生或诱发它证,变证多端,还常兼邪为病,故《内经》称“风为百病之长”,认为“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风邪侵袭,初期常见汗出、恶风、脉滑之表证。因其善行数变,动而不居,侵犯部位广泛,可变生多种病证。据《内经》记载,常见的风证可归纳为:


①根据风邪侵犯的途径和部位分有泄风、脑风、目风、偏枯、风痹、疠风等。

②根据受邪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有首风、劳风、漏风、内风。

③按受邪季节及临床表现分为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胃风、肠风。

④其它风证:风水、风逆、风厥。


总之,风邪为病诸多,在《内经》的基础,对风证的认识多有阐发,部分风证病情重,危害大,由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万病之首的风






刚才讲《黄帝内经》,归结起来时“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同佛家以及道家的修持都是一个路线,但有所不同。在生命的科学里,这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思想,是知觉;一个是五脏六腑到整个身体,是感觉。就是那么简单。《黄帝内经》讲了半天这个病那个病,都是感觉方面。这同佛家讲四大地水火风一样,其中风最重要。《黄帝内经》讲风、气为万病之首,很重要,前面都有啊!你就找风那一段去研究。风不是空气的风,也不是东南西北风,是这个气,空气的变化影响。《黄帝内经》的原文关于风,讲“风善行而数变”,很难把握得住。所以,学佛的有修气修脉,修密宗啊、天台宗啊,都搞这一套。


说到感觉与知觉,《黄帝内经》的医理归纳起来,都是属于感觉;然后把感觉分类讲了那么多。这一部分分成两部分,《素问》是基本的原则,医理学也就叫做病理学。《灵枢》是医理变成方法论,尤其变成砭、针、灸。汤药是另外一部分了。我们最初的一部汤药是张仲景的《伤寒论》,用几味药治好病叫“经方”,但是也有人反对。可是后来的药方《汤头歌诀》、《温病条辨》等等,并没有跳出它的范围。张仲景在湖南是做官耶!做太守。在湖南、湖北潮湿的地方,他看了老百姓的病很难过,就在那里做官又做医生,专门给老百姓看病,把经验写成了《伤寒论》。《伤寒论》的重点是风对人的影响。


所以“风为百病之长”,不是我讲的哦!是《黄帝内经》的原文。所以万病之首是气,就是生命之气。“风善行”,你没有把握能控制得住它,“而数变”,这贴药刚刚下去祛风,它又变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医者意也,要知道变易的道理,靠智慧的运用。这个也包括了学佛修道做工夫的,没有智慧,都是在迷信,信这个佛啊、那个道啊,非常多。而且也对我非常迷信,好像我得了什么道,人家问我你得到没有?我得到啊!上有食道,下有尿道,都有道。为什么我这么讲呢?希望大家不要迷信。所以,学佛求道还不如去学医,能利己又可以利人,也可以做点好事。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意思是风邪是自然界致人生病的首要因素。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故风者,百病之始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可见,风邪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而其他五邪往往是依附于风邪来袭击人体的。


风邪有的来于外部,有的生于内部。所以,“风”又分为内风和外风。


外风多为自然界之风。外风之邪终年皆有,一年四季都可伤人。风为春季的主气,因此在多风的春天更要防止风邪致病。外风导致的症状有发热、汗出、头痛、鼻塞等,脉象浮缓。


内风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变中出现震颤、强直、眩晕的一类症状,属内感风邪。中医讲到与内风有关的疾病有很多种,有“善行、善变”的风疹、荨麻疹,有“风盛则动”的眩晕、震颤、头颈僵痛、口眼歪斜以及四肢抽搐、多动,还有容易向上、向外发散的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


◆内风与人体的循环系统有关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人体内的风会造成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风。


内风,多与人体的循环问题有关联。拿疑难病白癜风的病因来说:


西医认为:

白癜风病因主要是某些理化因素造成体内血液中缺乏铜离子和酪氨酸酶使肌肤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导致表皮真皮交汇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丧失,因此就减缓甚至阻止了黑色素的生成,加上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中医则认为:

白癜风多由七情内伤、肝经失调、肝气郁结、经脉不畅、气血运行受阻复感风邪、搏于肌肤,日久则气血失和,血液不能充分地营养肌肤,肌肤缺养从而形成白斑,由于风性善行数变,所以发展较快。此病初起呈白色斑点,久而蔓延成片,发无定处,影响人体美观。

西医和中医的共同点在于,都承认白癜风这种病与血液循环有着重要关系。



◆感冒≠伤风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古代典籍中并无“感冒”一词,“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南宋时期,朝廷开设一种学术机构叫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借口大家约定俗成,一般在签到簿上写“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士,他开溜时,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学识,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也就是遭受的意思。


这种说法在陈鹄的同僚中流行开来,成为约定俗成。到了清代,又发生突变。


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就是透出的意思。大意是,本人在为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在中医看来,六邪皆可导致感冒。“伤风”只是中医感冒的一种,系因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外感性疾病。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或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从西医的角度看,感冒是指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为流行性感冒,由其他病毒(多达一百多种,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最常见)引起的为普通感冒。


本病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秋季也高发,一般数天即愈。一般数天即愈。如果病情较重,引起广泛流行者,又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称之为流行性感冒。


从西医的角度看,感冒被列入“世界十大疑难病症”。这是因为感冒病毒已经达一百多种,而且种类越来越多,要想完全认清这些病毒是不可能的,所以彻底消灭感冒也是不可能的。


感冒还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如喉炎、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可见,中西医虽然施治机理大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