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餐后 关注获益——T2DM患者餐后血糖管理新进展

 觉立 2016-10-12


窦京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编者按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餐后高血糖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造成多重不利影响,包括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整体血糖达标和增加不良结局风险等。我国T2DM患者血糖谱以餐后高血糖为主,且控制现状欠佳,加强餐后血糖管理尤为重要。从发病机制来看,餐后高血糖与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密切相关,重塑早相是有效管理餐后血糖的根本之策。瑞格列奈通过重塑早相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利于全面控糖和提高达标率,且安全性良好,是T2DM患者餐后血糖管理的优选降糖药。


全新视角:

管理T2DM患者餐后血糖具有多重意义


1、餐后高血糖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年会新数据显示,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有着负面影响。Heller等研究表明,较餐后血糖正常者,餐后高血糖患者不良生活体验增多,包括嗜睡、思考困难、影响驾驶和社交等[1] 。Brod等对德国、英国和美国906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的一项网络回顾性调查显示,过往一周发生过餐后高血糖的患者占60%,其中半数患者发生过3次以上餐后高血糖。且这些发生过餐后高血糖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比例高、测量血糖次数增加、需要更多的医疗咨询,且易误工和工作效率下降[2] 。这些新数据表明,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息息相关,其危害近在咫尺。


2、 餐后高血糖影响整体血糖达标


  Woerle等[3] 研究表明,仅空腹血糖达标(≤5.6 mmol/L)时,仍有36%的患者HbA1c不达标;而餐后血糖达标(餐后90 min血糖≤7.8 mmol/L)时,仅6%的患者HbA1c不达标。该结果提示,仅空腹血糖达标不能保证整体血糖达标。实际上,全天血糖状态绝大部分为餐后状态及餐后吸收状态;餐后高血糖是影响患者整体血糖达标的主要因素。


3、 餐后高血糖与不良结局独立相关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亚洲大规模DECODA研究[4]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随着餐后2h血糖水平升高,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呈线性增加(P <>


  鉴于餐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对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均保持严格一致的标准。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放宽了T2DM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严格维持不变(<10.0> [5,6]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推荐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10.0>[7] 。 


现状堪忧:

我国T2DM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欠佳


  餐后高血糖为我国T2DM患者血糖谱的主要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0%以上的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13.5 mmol/L[8] 。这可能与中国患者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减退更显著、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为主、且餐后血糖反应性更高等因素有关。


  然而,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已诊断的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中,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为14.8 mmol/L和15.9 mmol/L,均远远高于指南推荐的餐后血糖控制目标(<10>[8] 。以上数据提示,我国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严重且控制欠佳,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餐后血糖的管理问题。



图1. 中国T2DM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干预措施:

重塑早相,有效管理餐后血糖


1、机制探索:重塑早相胰岛素分泌是降低餐后血糖的根本之策


  餐后高血糖与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密切相关。进餐后早相胰岛素分泌主要是β细胞中已储存胰岛素的快速释放,早相分泌越早、水平越高,越能减少负荷后血糖升高。当早相缺失时,会引起肝糖输出增加、外周葡萄糖摄取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及其升糖作用不受抑制,最终导致餐后高血糖。研究发现,T2DM患者在接受外源性早相胰岛素后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9]。因此,从机制来看,重塑早相是降低餐后血糖的根本之策。


  非磺脲类促泌剂瑞格列奈通过与β细胞上特殊受体结合来促进胰岛素分泌,其作用特点为“快开-速闭”,口服后迅速起效,清除较快,刺激胰岛素分泌时间短暂,因而能模拟生理性早相胰岛素分泌,快速降低餐后血糖。宁光教授等[10] 研究发现,T2DM患者接受瑞格列奈治疗后,其早相胰岛素分泌明显优于传统磺脲类促泌剂(图2)。



图2. 瑞格列奈重塑早相胰岛素分泌


2、循证荟萃:瑞格列奈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多项研究证实,瑞格列奈可全面控糖、餐后尤佳。瑞格列奈可使餐后血糖降低3.7 ~ 7.2 mmol/L,空腹血糖降低1.8 ~ 3.9 mmol/L,HbA1c 降低1.5% ~ 2.0% [11,12] 。基于中国T2DM人群的荟萃分析显示,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显著优于磺脲类药物(加权均数差值[WMD]:-1.23 mmol/L,P < 0.05)及α-糖苷酶抑制剂(wmd:-1.13="">P <>[13]


  在我国新诊断的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T2DM患者中,瑞格列奈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16周分别可使HbA1c较基线降低4.05%和4.51%,餐后血糖较基线下降6.60 mmol/L和7.70 mmol/L,空腹血糖较基线下降3.78 mmol/L和4.80 mmol/L(图3);瑞格列奈单药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达标率(HbA1c <>HbA1c超过4%的同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且均无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14] 。该研究证实,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单独应用瑞格列奈或与二甲双胍联用均有理想的降糖疗效和达标率,且安全性良好。


图3. 瑞格列奈单药或联合二甲双胍均能全面控糖、餐后尤佳


  Jennings等2015年发表于Metabolism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4例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最长观察时间为14.83年,共观察261.08人年。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患者平均HbA1c水平从基线的11.43%±2.3%下降到6.17%±0.72%;治疗12个月时所有患者HbA1c<7.0%;且在整个观察期低血糖风险小,仅发生1人>[15] 。该研究为瑞格列奈在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依据。


结  语


  餐后高血糖与T2DM患者日常生活、血糖达标及远期预后均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我国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严重且控制欠佳,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餐后血糖控制势在必行。从发病机制来看,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主要原因。瑞格列奈重塑早相,无论单药或联用均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及HbA1c,提高血糖达标率,为我国T2DM患者餐后血糖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 Heller S, et al. 2015 World Diabetes Congress (Poster #0956-P). 

  2. Brod M, et al. Diabetes Ther. 2016 Mar;7(1):75-90.

  3. Woerle HJ, et al. Diabetes Res ClinPract. 2007; 77:280-5.

  4. Nakagami T and DECODA Study Group.Diabetologia. 2004;47:385-94.

  5. ADA. Diabetes Care. 2014;37(Suppl 1):S26.

  6. ADA. Diabetes Care. 2015;38(Suppl 1):S37.

  7.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21(10): 865-870.

  8.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01.

  9. Bruce DG, et al. Diabetes. 1988;37(6):736-44.

  10. 过依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3): 206-210.

  11. Johansen OE, et al. Am J Cardiovasc Drugs. 2007;7(5):319-335.

  12. Sheehan MT, et al. Clin Med Res. 2003;1(3):189-200.

  13. 纪立农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21(10):907-12.

  14. Wang W, et al. Expert OpinPharmacother. 2011;12 (18): 2791-2799.

  15. Jennings AS, et al. Metabolism. 2015;64(9):1005-12.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