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古字画重在鉴考结合

 自华居 2016-10-12

玩古字画重在鉴考结合

古文化交流2016-07-30

目鉴和考订是两种常用的古书画判定办法,但都有限制。保藏者平常应多看一些书画史书、法帖画录等文献,多到大博物馆观摩真迹,深化领会不一样年代、不一样作者的个性气韵。

古书画保藏最要紧的难关就是真伪判定。明代大鉴藏家张丑从前提出了“鉴考联系”的判定思路,后来徐邦达先生也对“目鉴”与“考订”两种办法做过阐释。“目鉴”法首要是辨认书画什物的艺术体现特征和原料品相,“考订”法首要是核实著作内容信息的真实性。

目鉴:磨眼力

对书画著作的个性剖析是目鉴的精华地点。书画判定专家、画家劳继雄自述其学习进程时说,研究著作的年代个性和个人个性是一项首要功课,年代个性与个人个性互相制约,对画的知道就像对人的知道,需求不断进行对比剖析来沉积。对于高境地的“目鉴”,自古就有一种“望气判定”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凭仗经历的“眼学”。“气”指的是著作的“气韵”,这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特别寻求,只要海量地“读画”才干领会。

目鉴的限制在于参照信息缺乏,有些年代、有些作者传世的著作很少,乃至没有传世著作,没有可以比对的什物,后人也无从感触其“气”,判定的难度就会非常大。此外,同一作者在不一样期间、不一样情境下的个性也有许多改变,气韵自身也是捉摸不定的。“要全部地看待作者的个性,不能只盯着一种个性,以一种个性来作为标杆,不契合的就以为是伪作,这是书画判定中很忌讳的一种做法。”劳继雄先生说。

考订:做学问

目鉴法遗藏着一大堆悬案,考订法恰是一种弥补。考订对信息的核实首要经过查阅文献来实现。在操作中,著作款识、题跋(包含同代人题跋和后代人题跋)、印记(包含作者印章和藏家印章)、纸张装裱、撒播前史等等,都能成为书画考订的破口。

但是,市面上常常会出现真题跋、真款识配假画的高仿赝品,曩昔留存的纸墨、印泥更为高仿打开了便当之门,因而单靠这些细节来判定是不行的,对著作进行归纳调查仍是判定的正途。目鉴与考订相冲突的情况也经常发作。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宋代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对于此图的真伪一向有争议。当年启功先生在判定时看到“臣范宽制”的款识,以为不是真迹。原来,宋人郭若虚《图像见识志》有这么一条小注,“或云名中立,以其性宽,故人呼为范宽”,《宣和画谱》也写道,“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可见“范宽”是个诨名,他不行能将“臣范宽”这么不恭的款识呈供御览。但是另一种观念称,范宽的名讳为何本无定论,《图像见识志》的那一条注解也仅仅传说,况且“名宽字中立”更契合古人取名用字的习气,故范宽有可能是其真名。从艺术个性上看,《雪景寒林图》体现了范宽的画法,三拼绢幅也是宋画的特征,所以,即使考订上存疑,干流定见仍然以为这幅著作是真迹。

如今的古书画判定仍然高度仰仗专家的水平,判定专家的定见无足轻重。但是,曩昔的判定大家或许是世家身世,家学渊源深沉,或许承当过系统性的判定作业,过眼经历极为丰厚。现在有经历、有学识的鉴考专家非常稀缺,藏友们要自个训练出火眼金睛也很难。劳继雄先生主张书画保藏者平常多看一些书画史书、法帖画录等文献,多到大博物馆观摩真迹,深化领会不一样年代、不一样作者的个性气韵,最佳可以自个动笔。

更多收藏资讯添加微信公众号HWH6252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