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燥咳5例

 任之堂膏药老铺 2016-10-13


中医书友会第112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大家相信辨证如此细致,选方如此精准的5则医案出自一位西医之手吗?(编辑/王超)

秋燥咳嗽

作者/莲峰飞狐


金风送爽,一扫夏日“一年集中供暖”之酷热。时令之转换,疾病也悄然在发生着变换。以鼻咽干燥为特点的感冒咳嗽病人也渐增多。世人多言经方不治温病,但经方又如何治温病呢?今试举近日几个经方治疗时行秋燥咳嗽案以供同道们讨论。


  • 栝楼桂枝汤案


陈某,男,21岁,发热、鼻塞、咳嗽2天于2016-9-18日来诊。患者诉于2天前不慎受凉,遂发热头痛,自服药后头痛消失,而又出现咳嗽。刻下:T:36.8℃。自觉身热,恶风明显,少汗。鼻塞,喷嚏多,流少量清稀鼻涕。咽中干痒,干咳少痰,鼻咽干燥,无明显灼热感。口干渴,不苦,喜饮水,冷热皆可,饮水后咳嗽能稍缓解。咽喉检查:咽部粗糙少泽,充血不明显。食、眠及二便均正常。舌尖红,舌苔薄白而干,脉细数。



风寒袭表,燥伤肺卫。


栝楼桂枝汤: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20g,炙甘草6g,花粉30g。3剂,水煎服,日一剂。随访知药后病愈。


按:发热恶风、鼻塞流涕者,风寒表证明显。咳者因干而痒,因痒而咳,此咽干渴而咽部不红肿充血,咽喉无明显灼热感者,为燥伤肺津,而非实热伤肺。仲景书白虎汤不言渴,而白虎加人参汤则有烦渴,渴不只是热伤津液,也有津液不足欲饮水自救之人体本能反应,临床不可不细辨。病人食、眠及二便均正常,燥只伤于肺,而未及他脏,故以栝楼桂枝汤两解表里。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张某,女,46岁,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恶寒身疼,咳嗽1日于2016-9-17来诊。于昨日洗澡后贪凉感冒,感恶寒,身疼欲折,不发热,手足不凉,无汗出。咽中干痒,咳嗽频,干咳少痰,鼻咽干燥,无灼热感。口干渴,不苦,喜饮热水,每饮不多。神疲乏力,胃脘痞胀,不欲食。咽喉检查:咽部萎黄粗糙少泽,充血不明显。小便正常,大便日1行,略干。舌淡苔薄白而干,脉虚浮。


风寒袭表,肺胃津虚。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10g,白芍12g,生姜12g,大枣20g,炙甘草6g,党参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6-9-19晚二诊,药后汗出,身疼恶寒除,咽干痒、咳嗽减轻,口渴轻,精神好转,食欲不佳。予生脉饮口服液1盒,每次1支,日3次。随访知药后病愈。


按:虽为燥邪所伤,但神疲、脘胀不欲食,结合其素有“慢性胃炎”病史,口渴而饮不多,喜饮热水,知其胃虚,气阴两虚。胃虚不得受纳,津液生产之源匮乏,自不能濡养于肺。故新加汤养阴解表,更加党参以扶胃气。药后表解则以生脉饮更专于养肺胃之阴。


  • 桂苓五味甘草汤案


张某,女,72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头痛、咳嗽2天于2016-9-18来诊。于2天前受凉后开始出现轻度头痛,以两颞胀痛为主。咽中干痒,咳嗽频繁,咯吐有白色稀涎,时呈泡沫状,量中等。夜卧尤甚。鼻咽干燥,无明显灼热感。口淡不苦,素日常觉口渴而喜饮热水,每饮不多。纳减,胃脘轻痞胀。夜寐差。咽喉检查:咽部暗红粗糙少泽,充血不明显。腰膝痠软多年。小便少而色淡黄,大便正常。舌暗中有裂纹,苔薄而润,脉弦细弱。


燥伤肺卫,肺有停饮。


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10g,茯苓10g,五味子15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6-9-22日二诊,头痛除,咽干、咳嗽大减,咯吐痰涎减少,腰膝痠软好转。再与原方三剂。


按:此案病人素有肺中停饮之局部病理产物积聚,又有肾阴亏虚之证。虽有受凉病史,但表证不明显,故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温化肺中停饮,以五味子止咳而补其虚。


  • 半夏汤案


林某,女,34岁,教师,素有“慢性咽炎”病史。头痛、咽痛、咳嗽2天于2016-9-18日来诊。于2天前受凉后开始出现轻微头痛,以额头掣痛为主。咽中干痛,吞咽时痛明显。咽中似有物塞,频繁清嗓,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鼻咽干燥,无明显灼热感。口干不苦,喜饮热水,饮水后咽干痛能稍缓解。咽喉检查:咽后壁有少量淋巴滤泡增生,暗红粗糙少泽。食、眠及二便均正常。舌淡苔白,根部厚腻,脉细滑。


为燥伤肺卫,痰凝咽喉。


半夏汤:桂枝10g,生甘草10g,姜水半夏30g。3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6-9-25日二诊,头痛、咽痛除,咽干轻,咳嗽少,清嗓子减,咽中仍有物堵。


与半夏散:桂枝50g,生甘草50g,姜水半夏150g,粉碎作散。每次取药散15g水煎沸5分钟,去渣温服,日2次。


按: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虽都是人体津液的病理产物,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不同,用药也有不同,但可惜现代医家多不细察,往往临床出手就错。此案患者因外感而使旧患加剧,燥伤肺卫而它脏无患。故以甘草养阴生津;桂枝解表更在于温通止痛,解散寒凝;半夏散结祛痰。现代医家受西医“炎症”概念影响,不知有寒主收引,风寒外感咽部寒凝也可以有“咽痛”,诊断为“炎症”者,见“咽痛”者,或以寒凉养阴之中药治之,或以寒性之西药抗生素用之,病不得治反使寒凝更重。


  • 小柴胡加桔梗汤


张某,男,28岁。咳嗽1周于2016-9-17来诊。于一周前不慎感冒,于某医处服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头痛流涕等症状已除,惟咳嗽不减。刻下:咽中干,咳嗽多,咳时咽喉有轻微灼热感,咳则疼痛,痰粘色白,量少。口苦,喜饮热水。胃脘痞胀,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干,数日1行。舌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数。


邪传少阳。


小柴胡加桔梗汤:柴胡15g,黄芩10g,姜水半夏30g,生姜10g,大枣20g,炙甘草10g,党参10g,桔梗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随访知药后病愈。


按:燥伤人之津液。温燥一起,津液不足,抗邪不力则病易传入少阳。少阳咽干者津液不足之象。


秋燥为时行之热病,历来分为凉燥与温燥。人生活在自然中,人也受自然变化而影响,此即古人之“天人合一”。愚研习经方数载,感仲景用方不以时令为据,而以人体患病后的症状反应而用方,虽病为温病,但经方一样可用。仲景方每一方则一证,每一证则是一人体各脏器对抗疾病之全身整体反应。每一方之表里轻重,病在何脏,因于何种病理产物皆都详细分明,故历来皆言仲圣方为经方,结构最严谨之方。观今日医家,屡以出现之局部症状,不考虑仲景方每一方之整体,大量加减,大量合方,经方之面目早已全非,仲景方之严谨已荡然无存。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