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寒咽痛四、客寒咽痛证:原文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提要:少阴客寒咽痛的证治。 语译:少阴客寒咽痛,可用半夏散或汤通阳散结以治疗。 分析:咽中痛——风寒客于少阴之经,痰湿阻于咽喉,咽喉不利而痛。 可兼见:恶寒,气逆,欲呕,痰涎多,舌淡苔润等症。 辩证要点:虽咽痛,但咽部一般不红肿,或伴见恶寒,舌淡苔白等症。 病机:寒客咽喉,痰湿凝滞。 治法:通阳散寒,涤痰开结。 方药:半夏散及汤。 半夏(洗),桂枝,甘草(炙)。 上三味,等份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现代用法:1三药等份为末,每次3-9g,日3次。亦可取散剂入水煎服。 2服法为少少含咽,或频频含咽,意在使药力持久作用于患处。 方解:半夏——燥湿祛痰 桂枝——祛风散寒 炙草——和中止痛。 诸药合用,涤痰开结,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李可说:“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迳用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g,桂枝10g,炙草10g,加鲜生姜10片,水500ml,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原方用法为煮散,等分研末,白饮和服方寸匕,后世医家认为,半夏有毒,不宜散服)”。 附:少阴咽痛五方分析表 方剂 原 因 症 状 治 则 猪肤汤 津伤虚热,咽燥痛。 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生津润燥。 甘草汤 客热咽喉肿痛。 咽痛。 清热利咽。 桔梗汤 客热咽喉肿痛。 咽痛服甘草汤不解。 清热,利咽止痛。 苦酒汤 痰热闭阻咽痛。 咽中生疮,不能语言。 涤痰开结,敛疮止痛。 半夏散 寒客咽喉痰湿凝滞。 表未解而咽中痛。 疏表化痰利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5.中医临床的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