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林黛玉如何求善嫁?

 jeola 2016-10-13


风之子 (2016-09-13 07:36:54)

《跟我读红楼》17

    这是一个衍生问题。但既然是重读红楼,那就必须一路读一路解,遇到问题,绕不过去的。

    问题的缘起,源于上一篇《何谓“玉在椟中求善价“?》闲看花开朋友说了一句很直接的话,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是谐音,其意就是林黛玉在都中求善嫁,恰和后一句说宝钗的“钗于奁内待时飞”对仗。

     我承认,这位朋友的观点很独特,是我没有想到的,对我震撼也很大。因此我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论也做了一些回复,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位朋友的解读固然很有新意,但考量围绕这个问题的一切因素,我还是倾向于我的解读。理由如下:

      第一,何谓“求”?

      一个求字,是主动争取,甚至委曲求全的意思。这种降低身份的事情,断断不是林黛玉的风格。

      一则,如果说求,也是贾母求。

     是贾母主动派了船只男女不远迢迢去扬州接的林黛玉。是贾母一见林黛玉夸张做秀,只为林黛玉从此只能长住贾府不能别往矣。是林如海病重接林黛玉回家,贾母偏要贾琏跟了去定要带黛玉回来。是贾府托管的林家的财产。是贾母明明很隆重的去接外孙女,却连个住处都不安排,直到天色已晚才装作不得已让黛玉和宝玉同居碧纱橱。是连贾府的小厮兴儿都会对尤二姐尤三姐说,宝玉已经有了,是林姑娘,只未露形,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一开言,再无不准的。这一切的一切,如果说到宝玉和黛玉可能的婚姻,那都是贾母在求,贾府在求。

      二则,如果说求,不是林黛玉求。

      贾母派船只男女去扬州接黛玉,黛玉是不去的,不是林如海说出那一番情真意切的话,黛玉断不肯行。林黛玉尽管也深爱宝玉,但当宝玉把自己比作张生,把她比作莺莺的时候,她是翻脸恼了的,当王熙凤说吃了咱们家的茶还不给咱们家做媳妇时,林黛玉是啐了一口的,当薛姨妈说要为她和宝玉提亲,黛玉是啐了宝钗,嗔了薛姨妈老不正经,斥了紫鹃多事的。当贾母抱怨她这个老冤家命里偏遇着这两个小冤家时,林黛玉是迎风流泪嗟叹,并没有去恳求贾母,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林黛玉甚至要求紫鹃和雪雁不要和宝玉拉拉扯扯的。林黛玉抱怨的只是自己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没人为她做主。林黛玉为了感情可以和贾宝玉吵和贾宝玉闹,可以和宝钗勾心斗角冷嘲热讽,但却不会主动去迎合和屈就什么,这就是林黛玉。就是贾母死后,王夫人反水,黛玉和宝玉婚姻无望,黛玉也没抱怨过一句,她只是赴死,以示抗争。

      没错,林黛玉是爱贾宝玉的,但是,林黛玉没求。她只是真心对宝玉,默默伤心,默默流泪,却从未有做过任何事情说过任何话去达成她的愿望。

      所以我说,这句诗,如果理解为林黛玉在都中求善嫁,貌似很新奇,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那就把黛玉等同于曹雪芹和贾母所批驳的才子佳人小说里面那些女主角了。林黛玉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尽管深情,却不会俯就,这就是林黛玉的身份。不如此,就不是林黛玉了。

      第二,此间批语是很贴切的,意思也很明晰。原文: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侧批:偏有些脂气。】

      这条批语的意思,如果单看这里,很容易理解为第一句说的是林黛玉,第二句说的是薛宝钗。我也曾经这么理解过。但其实不是,这条批语是和前面另一条批语相对应的: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是说木石前盟和还泪之约时的批语,这三条批语是异常连贯的,不仅版本相同(甲戌侧批和甲夹批),而且论述连贯,前后照应。所以所谓“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不是指的“玉在匮中求善价”这句诗表的黛玉,而是指之前的所谓二玉合传,木石前盟和还泪之约。而此时这两句诗,和二玉相对,说的是二宝,宝玉和宝钗,所以前一句说的是宝玉(以通灵宝玉代之),后一句说的宝钗(以金簪代之)。这样的理解才是全面和准确的。

      而且此处有一条蒙批,这不是甲戌本的批语了,是蒙回本的批语,但是这条批语说得很有意思,所谓“很有些脂气”,貌似说的是前面的批语很有些脂粉气,但其实是暗示这批语是脂砚斋作的。

      从二玉合传到二宝合传的批语,我也以为是很贴切很有水准的,皆非一般的伪批可比。

      第三,此间批语说二宝更为贴切。为什么?

      其一,前面甄士隐听到的一僧一道所说木石前盟和还泪之约,说的是二玉,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感情渊源,说的是前事。这里两句诗说的却是后事,贾府之后事,黛玉早亡,并非黛玉之事了,而是宝玉和宝钗夫妻的后事,一句以通灵宝玉的曲折经历,串起了甄贾宝玉的互动,一句以金簪暗喻宝钗,暗示着雨村对宝钗的非分之想。这夫妻两的后事,代表的是贾府的后事。所以,我以为这两句诗说的是宝玉和宝钗,是贴切的。

      其二,至于是否可以将这句“玉在椟中求善价”理解为贾宝玉在都中求一个善嫁?我以为不可以,因为文理不通。《红楼梦》曹雪芹不是这种水平。

       好了,这就是我关于“玉在椟中求善价”这句诗的理解以及相关思考。

      无论如何,尽管我不同意闲看花开朋友的理解,但我还是很欢迎这种有质量有见解的意见的。在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