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斌 赵运涛:全导联T波倒置

 比上不足 2016-10-13

王斌 赵运涛:全导联T波倒置


王斌 赵运涛:全导联T波倒置

全导联T波倒置 

王斌 赵运涛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脏中心


早在1991年,Walder等形象地描述了全导联T波倒置的心电图表现,也称广泛导联T波倒置,部分患者随病情好转,上述改变可以消失,T波逐渐恢复直立。Walder等最初提出这种心电图表现时,甚至入选了洋地黄效应和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而对于一些疾病,如应激性心肌病、获得性长QT综合征等,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无法进行鉴别。随着目前对上述临床情况的深入了解,可以赋予全导联T波倒置一些新的认识。

1 心电图表现

1.1 全导联T波倒置

严格意义上讲,全导联T波倒置是指除aVR导联外,其他11个常规导联T波倒置,但也可以出现下列情况:(1)TV1直立或倒置;(2)TaVF和TI均倒置;TIII直立(T向量在-150°~-180°),或TaVL直立(T向量在-90°~-120°),TV1和TIII或TaVL可能直立,则推断T波倒置的导联数应≥10个(图1);(3)TaVF和TI中有1个直立,则出现3个肢体导联T波直立,另外3个肢体导联T波倒置的情况:TaVF直立,此时TIII、aVR直立(T向量在150°~180°),TI、II、aVF倒置;TI直立,此时TaVF、aVR直立(T向量在-60°~-90°),TII、III、aVF倒置,T波倒置的导联其应≥8个,属于广义的全导联T波倒置(图1)。一些文献甚至将TaVR倒置或无TV5、V6倒置的情况也归为全导联T波倒置。

图1 引起全导联T波倒置的T向量范围

(A. T向量指向第四象限,与心室正常复极向量方向完全相反,如果T向量在-150°~-180°TIII直立,如果T向量在-90°~-120°,则TaVL直立;B. T向量指向临近第四象限范围,部分导联T波直立[分析详见正文],此时形成广义的全导联T波倒置,红色箭头指示范围)

1.2 T波双支对称

以往文献表明,即使存在右束支阻滞和左心室肥大等原发性除极异常,全导联T波倒置仍呈现双支对称,提示属于原发性T波改变,而不仅仅继发于除极异常。

1.3 QTc间期延长

临床资料显示,全导联T波倒置患者中,普遍存在QTc间期延长,QTc间期≥480ms(男性≥470ms)者可诊断为获得性长QT综合征。由于临床上,获得性长QT综合征及应激性心肌病常见于女性,这可以部分解释全导联T波倒置绝大多数见于女性的情况。

2 发生机制

2.1 原发性T波改变

正常情况下,T电轴与QRS电轴方向大致相同。前已述及,全导联T波倒置时,额面QRS电轴在正常范围内,而T电轴在-100°~-180°,位于第四象限,与正常复极方向完全相反。即除极大致正常,而复极异常,属于原发性T波改变。

2.2 神经内分泌异常

Walder等认为,儿茶酚胺过度激活致心肌顿抑是全导联T波倒置的根本原因,属于神经源性心肌损伤。其最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以及嗜铬细胞瘤、应激性心肌病等儿茶酚胺过度激活的情况。

2.3 广泛心肌缺血

广泛导联T波倒置(≥8个)常提示左主干或类左主干病变,常同时伴有ST段改变。另外,部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广泛累及心内膜,可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压低伴T波倒置,或仅表现为T波倒置。其中部分患者伴有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改变和QTc间期延长在1~2周内逐渐恢复,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仅极少数可能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2.4 遗传基础

Walder等认为,全导联T波倒置与先天性离子通道病有关,主要是钾通道异常引起的复极改变,包括复极顺序的改变及复极时程的延长,心电图表现为T波倒置及QT间期延长。

3 诊断与鉴别

全导联T波倒置是心电图诊断,需要与T波倒置仅出现在数个导联(<8个导联)的情况相鉴别。而病因鉴别要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确定。

3.1 鉴别诊断

鉴于当时对应激性心肌病和左主干/类左主干病变等临床疾病的认识有限,Walder等提出的鉴别诊断并不适合临床应用。目前认为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缺血、肺栓塞、应激性心肌病及急性脑血管病等。结合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并非十分困难。

3.2 病因鉴别

近期,Kousuge等的研究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作者入选300例患者,胸前V1~V4导联T波倒置≥1.0mm,无ST段改变。其中198例前降支近段闭塞,81例急性肺栓塞,21例应激性心肌病。对上述疾病T波改变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3.2.1心电图鉴别:(1)T波倒置的导联数和T波倒置的振幅,应激性心肌病最显著,其次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肺栓塞患者改变最轻;(2)TV1和TIII倒置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和97%;(3)T-aVR倒置和TV1直立诊断应激性心肌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97%;(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以TI、aVL、TV2-V4倒置为主。

3.2.2鉴别依据:上述不同表现的原因在于各自疾病累及的部位不同:前降支闭塞致急性缺血/梗死时,缺血累及左室前壁,对应于TV2~V4倒置;应激性心肌病常累及左室心尖部及左室侧后壁,T-aVR倒置(TaVR直立),TV1直立(侧后壁对应导联),T波倒置程度较深。肺栓塞以右室受累为主,以TIII、aVF、V1-V3倒置为突出表现,TV1和TIII倒置程度较深。

3.2.3临床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更有助于鉴别。例如,左主干病变或类左主干病变患者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心电图通常有ST段抬高或广泛导联ST段显著下移伴T波倒置,冠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应激性心肌病常有应激因素参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左室造影有助于诊断。而对于肺栓塞患者,由于其症状的非特异性,诊断性检查的特殊性(肺动脉造影),常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而心电图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诊断线索,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避免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前壁缺血再灌注心电图。图2是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TV1和V3倒置程度较深,TV1~V3倒置为主,可以视为广义的全导联T波倒置,而其SIQIITIII改变提示肺栓塞,此例患者经肺CT证实为右肺动脉主干末端、左右肺动脉分支多发栓塞(图3)。

图2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A. 第1次QTc延长及恢复;B. 第2次QTc延长及恢复)

图3 肺栓塞患者的肺CT増强扫描

4 临床意义

4.1 临床情况

前面已述及,全导联T波倒置的临床谱非常广,常见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脏转移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见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嗜铬细胞瘤)、肺栓塞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2 预示病情危重

全导联T波倒置患者的基础病通常比较危重,包括左主干或类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缺血、急性肺动脉栓塞及应激性心肌病等,此时心电图表现可以为明确诊断提供有益的线索。

4.3 预后评估

Walder等随后的研究显示,全导联T波倒置并不增加死亡风险,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但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常出现全导联T波倒置,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差,甚至发生猝死。例如,左主干/等同左主干病变患者、各种获得性长QT综合征可继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重症应激性心肌病等等,尽管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基础病情况,但全导联T波倒置在这些患者中具有提示病情危重的价值,但其是否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尚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总之,全导联T波倒置是由于左室复极向量与正常情况完全相反而形成的,属于原发性T波改变。其临床谱十分广泛,需要注意常见的几种急危重症:左主干/等同左主干病变、获得性长QT综合征可能继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重症应激性心肌病等,全导联T波倒置对于上述疾病的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其评估疾病预后的价值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月第2卷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