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详解,施工轻而易举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0-14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做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定义的一种桩型。

  泥浆护壁法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制备泥浆→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将其定位→钻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各步骤具体要求

1.制备泥浆
根据钻孔方法及所处地层情况确定泥浆稠度,若泥浆过稀,则会导致排渣能力小,护壁的效果较差;而泥浆过稠则会使钻头的冲击能力降低,影响钻进速度。
2.埋设护筒
当钻孔深度较大时,由于净水压力问题会导致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发生坍塌等事故,所以埋设护筒可平衡孔外地下水压力或加大孔内水压力,以防发生坍塌,同时还可将地表水隔离等。
3.安装钻机与定位
由于地基的稳定性会影响到钻机是否发生倾斜,所以对于软弱地基来说,可通过推土机推平并垫上钢板的方法,使其具有足够稳定性。
4.钻孔
  施工时不断加入泥浆和稠渣,并随时观察成孔是否存在偏斜的现象。合理规划好钻孔顺序,确保桩孔的施工不会影响之前的桩孔,且钻机的移动距离不应太远。
5.清孔
在最后一个桩孔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刻进行清孔作业,以确保不会由于间隔时间过长而导致泥浆沉淀致使钻孔坍塌。
6.灌注混凝土
当清孔作业完成后,便可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并在定位后加以固定,用导管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可停止灌注,否则会发生断桩现象。
钻孔灌注桩的常见问题
【问题1】导管拔空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导管脱离混凝土界面,而使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出现断桩的情况。
【解决方法】
  (1)导管拔空时要将导管迅速插入混凝土中,通过小型水泵等设备将导管中的水抽出,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2)迅速提出导管,重新设隔水球冲出导管后,使导管继续下降,直至导管不能插入,此时应轻微提升导管并浇筑混凝土。
  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控制导管上升速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加以预防。
【问题2】沉笼
对于已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发生坠落,出现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的情况。
【解决方法】
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此时须重新进行补桩工作或有相关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问题3】钢筋笼上浮
就是对于已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

【解决方法】

  (1)若钢筋笼可以拔出时,需停止灌注混凝土,拔出钢筋笼并在原位重钻,并用高压水冲洗混凝土,然后再进行原位钻孔,清孔等一系列工序。

  (2)若不能将钢筋笼拔出时,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使钢筋笼上浮的同时进行切割,直至可将其拔出,然后再进行原位钻孔,清孔等一系列工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