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哲学家 | 伊曼纽尔·康德

 杜可的图书 2016-10-14

伊曼纽尔·康德是一位致力于如何让人们无需传统宗教的劝诫和褒扬也能变得更好更善良的哲学家。


他于1724年出生在波罗的海城市柯尼斯堡,柯尼斯堡在那时属于普鲁士王国,现在则属于俄罗斯(更名为加里宁格勒)。




康德的父母很普通;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一直没什么钱——他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倒也自得其乐。直到五十多岁,他才成为一名中等富足的全薪教授。


他的家人有很虔诚的宗教信仰,也非常严格。日后的康德在生活中却并没有多少传统的宗教信仰,但他深切意识到宗教极大地增强了父母应对生活中的困苦的能力——宗教对于促进社会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多么的有用。


康德身材非常瘦小、羸弱,除了长得好看、无甚其他特别之处。但是他很擅长交际,一些同事曾批评他过于热衷参加各种聚会。




后来他可以招待客人时,他设置了一些交谈的规则;晚宴开始时,他规定人们要交换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鲜故事。接下来应该是一个主要时段来进行深度论述,在场的人试着就一个重要话题进行阐述;最后则应以一段欢快时光结束,让每个人都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


他于1804年80岁时在柯尼斯堡离世——他很少想要到这个自己出生的城市之外去生活。


**


康德写作的时代在历史上非常有趣,我们今天称做“启蒙时代”。在《何为启蒙》(出版于1784年)这篇论文中,康德提出那个时代的标志是日益成长的世俗主义。在理智上,康德乐见基督教信仰日益衰退,而在实践上,他也为此忧心忡忡。他对人性悲观,认为人天性极易堕落。


正是这种意识带领他进入他一生致力的研究课题:期望用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宗教的权威;也就是人类的理智。康德发表了一系列主要著作来开展他的宏大课题,这些著作有着令人生畏的名字,包括:


《纯粹理性批判》(1781)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1785)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3)


在一本关于宗教的书《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3),康德认为尽管历史上的宗教在他们所信仰的内容上全都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契合了对促进道德行为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康德提出了可能至今仍然是他最著名的概念:绝对律令。这个听上去很奇怪的词最早出现在一本名字很可怕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原文中说:


“你要依据这样的格准来行为,使你的格准也可以作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普遍法则。”




康德是在说什么呢?这只是对一个存在许久的思想的非常正式的重述——我们在所有的主流宗教中也会接触到这个思想:“对待别人就像你希望他们怎样对待你”。康德提出了一个实用方法来检验一个行动或行为模式道德与否,即设想如果这些行为被普遍实施、并且你是受害者的话会怎么样。


也许不少人想从上班的文具柜里拿走几本纸,似乎这是小事一桩。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文具柜以及整个社会就需要很多保安了。


类似的,如果你有外遇并向你的伴侣隐瞒,你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绝对律令反对这种行为,因为你将不得不接受,如果你的伴侣有外遇并且也向你隐瞒的话也同样可以。


绝对律令让我们转换角度来看待事物:以不那么自我的方式来看待我们的行为,从而认识到这些行为的种种限制。


康德接着提出,绝对律令的核心思想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讲:“你在行为时应该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康德想用这个思想来替代基督精神的博爱训谕:要求“爱你的邻居”。把人当作目的意味着始终想到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他们也追求幸福和圆满,他们也值得被公平、公正地对待。


康德认为绝对律令是我们自身理性的声音,是我们理性地思考时会真正相信的信念。它是我们自身的智性给予我们的准则。


康德把他对绝对律令的思考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他认为政府的中心职能是要保障自由。但他觉察到自由的通常定义中有一些错误。自由不应从自由论者的观点来被认为是我们可为所欲为的能力。我们只有在遵照自身最好的天性行事时才是自由的;在被自己的激情或其它控制时,我们是奴隶。正如他讲到,“自由意志和在道德法则下的意志是同一的。”


因此自由不是不需要政府:一个自由的社会并非是让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做一时兴起想做的事,而是要帮助每一个人变得更加理性。一个好国家代表了每个人的理性部分,它依照“一个普遍有效的、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来统辖。理想的政府是我们自身最好的部分的外化和制度化的版本。




康德于1793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艺术与美的主要作品《判断力批判》,乍一看让人惊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关注政治和伦理的思想家的一本副业作品。然而康德认为他关于艺术与美的思想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石。


正如我们一直看到的,康德认为生活中人们在自我完善和本能激情、责任和享乐之间持续地挣扎。康德尤其喜爱玫瑰、葡萄、苹果树和鸟,他认为美以一种非常特别而重要的方式使我们愉悦。它是对我们自我完善的提醒和激励。不像生活中的很多其它事物,我们对美的喜爱是“无私”的。它以一种迷人、愉悦又不勉强的方式带我们摆脱狭隘自私的忧虑。大自然的美持续而静默地提醒我们万物普遍存在。美丽的花朵在疲惫的农夫和王子眼中同样迷人;燕子优雅的飞翔在孩童和最博学的教授眼中同样可爱。


康德认为,艺术的作用是让最重要的伦理思想具体化。艺术是哲学的延伸。他认为我们需要不断欣赏艺术,以从其优雅表现的生动展示和难忘象征中获益良多,从而让我们本性中飘忽不定的部分被持续审视。


总结


康德的著作博大精深、抽象、充满智慧。从这些著作中他概述了一个极为重大、时至今日依然至关重要的课题。他要理解如何增强我们本性中更好、更理性的部分来切实战胜我们根深蒂固的脆弱和自私。在他看来,宗教一直想帮助我们变得更好但做得很不完善,于是他致力于建立一个世俗、理性的版本。



原文 | The Book Of Life

译文 | iCol1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