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那"一词的来源

 志远之家 2016-10-14

“支那”一词到底有没有侮辱中国人的意思呢?

据了解,“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

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以“cina”来指称中国。后来,西方各国流行的对中国的称谓“China”,实由此演化而来。

1713年,日本政治家新井白石作《采览异言》一书,在该书中,他将西方国家关于“China”的读音,标以片假名(チィナ),并在左下角附以“支那”两个小号字。此举成为日本地图史上以“支那”标称中国的开端。

虽然在唐宋时期,“支那”一词已经在中国出现,但此后它主要局限于佛教典籍中,并不曾广泛流行开来。中国人普遍以“支那”一词来称呼本国是从戊戌时期的梁启超等人开始的。而他们显然是受到了日语的直接影响,梁启超还曾使用过一个“支那少年”的笔名。

1823年,日本著名军国主义分子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秘策》,书中称中国为“支那”,强调中国懦弱卑下,表达了对中国的轻蔑态度和一种极为疯狂的征服野心。1888年,这本书被大量出版发行,成为日本侵华的舆论工具,日本陆军部还规定此书为全国陆军将士的必读书。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全岛开始歧视华人,“支那”一词也成为日本人称谓中国的普遍用语,并从此带上了胜者对于败者的轻侮的情感和心理。

此后,中国从民间到官方开始了长期的抵制“支那”称呼的行为,但这一问题直到日本二战失败才有了根本解决的可能。

1946年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代表团到日本,用“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外务省,今后不许日本再用“支那”一词称中国。同年6月6日和7月3日,日本外部和文部分别向日本各大报刊、出版社和大学,发出避免使用“支那”的正式文件,规定:“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指中国)所憎恶之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