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讲述:都说甲方难沟通,他们的看法却不一样

 法学小笨笨 2016-10-14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律师总是能言善辩、伶牙俐齿的形象,但如果经验不够,也可能会一不留神用错了言辞酿成错误。本期夜聊会,我们邀请到了六名律师,来聊一聊与客户或当事人沟通谈判的经历,他们有的曾因为“说错话”而发生的惨痛教训,有的曾被当事人的一个问题问到哑口无言,有的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总结了受用一生的经验……期望这些经验教训能为你带来启发。
整理/无讼观察员 张雨
冯清清
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  
律师是个技术活,是文科里的工科,需要切实解决问题。这决定了与客户的沟通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有效沟通。
记得刚进律所实习时,很怕接客户的咨询电话,每次面对电话那头焦灼的口气或电邮上那句'问题很急,请尽快复'时,我心里总是万匹骏马在草原奔腾,内心只有一个声音'我哪知道啊'。一瞬间,特别体谅航空网购各行各业的客服们。那时候总以为,需要给客户一个是或否的回答,一个现成的方案,就大功告成。然而当我揣着疑问向所里资深律师请教时,才发现并非如此。
这位被团队小伙伴尊称为'大哥'的资深律师,很喜欢问问题。'这事能不能做,有什么法律风险?'你若想直接从他口中获得Yes或No的回答,图样图森破。他通常会问你:客户为什么要做这事(商业目的)?法律法规对此如何规定(法律强制)?公司章程有无对此的特殊安排(章程自治)?实操中有无变通或突破(实践操作)?有无签署相关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回答完这些问题,答案已呼之欲出——一种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智慧。
于是我发现,有无问题意识,是沟通有效与否的关键。当客户找到你,无论是洽谈业务还是咨询问题,她/他的诉求往往是不明确的,这就是我们总觉得客户鸡零狗碎说很多但不说重点的原因。律师工作的第一步并非回答问题,而是厘清问题。通过提问,弄明白客户问的是什么和客户究竟想干什么,远比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来得重要。
没错,律师是解决问题的,但更重要的是——律师也是发问的。提问背后,蕴含了你对客户商业目的之关切、法规之熟稔和实践之审视。

戴燕林


国浩律师(太原)事务所


我算是通常意义上的“嘴笨”之人,但在银行工作三年之后仍无法抑制自己对神圣法律的内心热爱,决然辞职成为一名律师。自入行之后,面对自己工作、生活中均无法“能言善辩、伶牙俐齿的”的特点,结合自己热衷的专业方向,我特别幸运地选择了《公司法》、《证券法》为主要方向的非诉律师。


在这个领域,相比诉讼律师而言,可以有效弱化别人对自己口头沟通的不足印象。如果情势允许,我尽量以邮件与客户沟通,根据业务办理的进度,通过邮件及时将工作情况发送客户,同时也方便客户以该书面情况向上级汇报,既方便客户工作,又为自己留下缓冲时间。


遇到客户随时提到的问题,可以及时解答的,我尽量言简意赅当面答复;如果属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尽量以书面形式解答。如果确有需要,我也尽量告诫自己多听少说,多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待补充提问掌握相关事实细节后,尽量言简意赅地予以法律分析与解答,既能体现律师干练的作风,也能展现律师专业的素质。


个人看来,导致口头沟通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思考不全面、不清楚和专业能力尚欠火候所致,如果假以时日,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日常项目办理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口头表达效果。


现在社会上经常讲,不要老想短板,更应发挥长板效应。我想,有效的沟通不只是口头当面的沟通,也包括高效的书面表达沟通,从这个角度而言,谨记并践行“强化强项,弱化不足”的原则,我觉得像我这样“嘴笨”之人也一定能在律师行业中有自己的“春天”。

 

杨雷


江苏恒久律师事务所


作为一名执业未满3年的青年律师,资历尚浅,没有资历,与大家简单聊一聊这几年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事例,期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在实习之初,没有案源,无所事事,主任便安排我每个月固定几天在前台负责接待咨询,问题也随之而来,空有书本上法律知识却难以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不会的问题太多了,回答的答案也很难让当事人信服,委托的寥寥无几,后来好不容易有个交通事故,心中不禁窃喜,这个我熟悉啊,天花乱坠说了很多,当事人很满意,也谈好了价格,准备第二天来交律师费,后来我发现材料少了驾驶证和行驶证,就让当事人去事故组复印,谁知当事人却委托了另外的律师,因为他在事故组碰到自己认识的律师,在一番交流之后把我抛弃了。从此,我知道了除了要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让客户信服外,还要在沟通中给客户信心,注意妥当安排委托事项,才不至于丢掉客户。


后来有了一些经验,发出去的名片越来越多,电话咨询的也多了起来,为了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准,我会在电话里跟对方详细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哪怕当时不会的也要查好后再告诉对方,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案子却没有接到一个。后来向老律师请教后才知道,这样做有失妥当。很多当事人电话咨询后就无下文的原因是我说的太详细了,老律师告诫我在电话里与当事人沟通案情尽量简短,尽量约当事人面谈,如果当事人能来自己所里即有可能委托。即便不能委托,也能加深印象,促使其有可能介绍其他朋友前来委托。

 

周浩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为了做好法律服务,我们需要同客户保持较好的沟通,以下盘点几点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1、做好准备工作


初次沟通,客户会向律师提出很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纷繁复杂,为了避免知识上的短缺,我们在沟通前有必要大致了解客户遭遇的状况,通过相关法律检索,了解法律规定,相似判例,进而做好知识上的储备,做到有备而无患,这样才能根据客户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2、倾听与安抚


由于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纠纷,律师似乎见惯了,但是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我们首先应做到倾听,这样才能了解案件的全貌,并给客户一个阐述的机会。当然,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也会打断对方,但要适当,而非武断。特别是,家属涉嫌犯罪被拘的情况下,外面的人通常处于焦急如焚的状态,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他们,不然客户就会弃你而去。


3、弄清客户真实意图


在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客户会提供大量零零散散的信息,透过这些浮于表面的信息,我们根据法律关系,通过删繁就简,把握核心信息,弄清客户的真实意图,避免理解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没搞清客户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我们就无法为客户量体裁衣,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4、风险告知


在同客户沟通案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客户告知案件本身存在的风险,让客户在了解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决断。通过分析案情,对于存在风险的案件,为了避免工作失职,我们应就沟通过程形成文字记录,并由客户签字确认。

 

张洪涛  


北京大成(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


在于当事人沟通过程中,'我的案子能赢吗?'估计是每个诉讼律师最常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天下没有简单的案子。纠纷一旦打到法院成为编了号的案子,通常都在事实、证据、法律方面存在很多争议和不确定性。


其次,案件判决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不论原告还是被告,可以控制的只是自己这边的证据和法律、诉讼策略,不是对方当事人和律师肚子里的蛔虫,也就永远猜不透对方手里拿的是好牌还是烂牌。至于,法官怎么看这个案子?庭长能不能批这个判决?审委会里到底有几个大神会投赞成票?都是未知之谜。


那么,律师在沟通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吗?简单归纳一下,实践中大概有这么几种:


1、严词拒绝型:本律师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理由如上文。


2、罔顾左右型:今天天气不错,哈哈。


3、自掘坟墓型:你赢定了或输定了。


第3种,显然是毒药,不论律师是为了遵守法律规范、职业操守,还是为了自己的饭碗,都是万万要不得的。


第2种,看似有一定的智慧,但需要极高的情商驾驭谈话的局面,做到润物细无声,否则搞不好给客户留下滑头律师的第一印象,对赢得客户的信任得到委托或者顺利合作都会蒙上阴影。


那么,第1种呢,理由充分,是不是最佳方案呢?其实,也不是。对心智正常的客户来说,一个什么都不能保证,心安理得让委托人赌结果和等结果律师,肯定不是好律师。律师虽然不能缺乏根据地断定案件的结果,但也要基于证据、法律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对案件走势给出合理预判,并且根据案件诉讼进程不断修正预期、制定应变策略。这种预测,不是冷冰冰,而是有温度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势利导的。只有当律师对案件有了全面细致的把握,对委托人有了设身处地的人文关怀,不再把'案子能赢吗'作为客户对自己的考验而是自己对自己的鞭策,才能真正回答好这个宇宙难题。

 

赵洋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沟通对律师而言算是一条腿般重要的技能包。从行外人的视角,可能觉得律师都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例如我在风格上就属于温和派,基本不会揪着一个问题一定要辩过对方以产生快感,而是展示利弊,供其选择。关于沟通,我有几个自己的关键词。


尊重。这是一个心理定位,尊重却不谄媚。这种心态下与客户沟通,会自带善意光环,不会让客户不舒服,很少使谈话陷入僵局。有个客户曾和我聊过,他们之前换掉了某个中介机构,大概意思是对方言谈之间总是过于强势,不尊重人也不考虑企业利益。


区分。和不同的国企、中小企老板及办事人员、法援对象等客户都打过交道,如果只有一种沟通风格,未免有失灵活。有风格豪迈的,以大气豪爽回应;有风格谨慎爱计较的,以简平直接回应;有令人同情的法援人,以耐心回应。除此之外,还有以人物立场来区分,我曾承做的一个项目,负责对接的人总是什么都答应但之后不配合,我们便直接绕过这个人,或者将问题形成文字同时抄送该企业的老板。找对真正的利益相关人沟通才能更顺利。


效率。及时反馈,主动反馈。我也曾犯过拖延症的毛病,潜在签约的客户询问我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原本想准备齐备再回复,反而耽误了时间,客户觉得把他晾了。至于主动反馈,则可以放在流程可视化的一种方法里面。


拒绝。客户以重利委托之事违法违规,直接说不,不能拿自己的职业生涯来冒风险。而有的委托事项在不止有一个答案的时候,对律师有一个全局性视野和目的论(把事做成)的要求。以并购的商事谈判为例,首先律师不能仅仅立足于法律视角,行业、预期、让步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到的。有的律师喜欢简单粗暴的说不,于是项目死掉了。个人倾向于对不可为之事,委婉且坚决的拒绝,同时提供折中变通的思路,在穷尽方法之后仍不可为,才优雅摇头结束。


下期预告:

 

社会快速发展,法律法规不断更新,案件材料涉及广泛,经验积累不断增加…..面对海量知识,缺乏有效知识管理方法,难免有“跟不上”之感。如何令自己与时俱进,如何将个人拥有及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变成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有效将知识进行分类,又如何能够令自己准确快速地找到并使用相关知识呢?下一期夜聊会,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律师如何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吧。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