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教育:物质奖励该不该呢?

 许兴华数学 2016-10-14

少儿教育:物质奖励该不该呢?

(作者:钱如俊)

【案例】二年级的琪琪要参加考试,临上学前问妈妈:“这次考好了奖励什么?”妈妈开玩笑说“没有”,没想到琪琪脸色一变,不高兴地说“没有奖励我就不参加考试了,你看着办!”琪琪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意外,上次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就奖励了20块钱。在家里琪琪做事情总能得到妈妈的奖励,比如“把饭吃完,就可以看动画片”,“把玩具收拾好,奖励吃巧克力”,“听话不哭闹奖励新玩具”,甚至“收拾自己房间打扫卫生奖励10块钱”……想不到发展到今天,妈妈对琪琪竟然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

少儿教育:物质奖励该不该呢?

【分析】海洋馆里训练师为了让海豚配合表演,总是在海豚做对一个动作后,赏给一条鱼吃。琪琪妈的教育方式和训导海豚的方法是一样的,叫做物质奖励式教育。

这种以金钱或具体物品为诱饵,激励孩子不断重复正确的言行举止,矫正错误的言行举止的教育方式,好处是立竿见影,短期内效果明显,坏处是激励作用不能持久,孩子只会为得到物质奖励而改变自己,至于为什么要改变不会去想,一旦物质奖励消失又会回到原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容易导致孩子价值观扭曲,变得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凡事“物质第一、金钱第一”,谁有好东西就向谁靠拢,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

【对策】物质奖励式教育不是不能用,但要慎用,尤其要注意“四不”

1.不唯分数。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数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如果片面用分数与排名为标准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会诱导孩子专注于考试科目的学习与复习中,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长大后易成为一个眼高手低、乏味无趣的人。

好的做法是奖励不挂钩于具体的分数,挂钩于孩子的努力程度,只要孩子尽力了,即使没考进前几,同样应该得到奖励;不单单挂钩于分数,凡是孩子有了优秀的表现,无论是哪个方面,哪怕只是一次歌咏比赛,都应该得到奖励。

2.不唯金钱。朋友家的小男孩6岁,父母宠爱有加,习惯于通过做一件事给多少钱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有一天朋友的同事到家里做客,朋友跟孩子说“这是妈妈的朋友,来叫阿姨。”正在旁边玩积木的孩子头都没抬说:“叫一次阿姨多少钱呀?”让朋友感到特别尴尬。

现在不少家庭富裕了,许多家长图省事,直接用金钱奖励来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比如洗一件衣服5块钱,收拾一次房间10块钱,考一次100分50块钱……这样就会让孩子心里形成一种观念:这世界上一切东西和服务都是明码标价的!

美丽心情无法用金钱标价,亲情友情无法用金钱标价,人格尊严无法用金钱标价!一定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还有许多用金钱无法换取的美好。少儿教育:物质奖励该不该呢?

3.不要过滥。从质量来讲,用什么做奖励,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设置,切忌滥用。低年级的孩子对吃和玩具感兴趣,中年级的孩子除了吃和玩具,开始对学习用品感兴趣,而高年级的孩子则对被尊重、被认同更关注。

用金钱做奖励是最糟糕的,可以把真金白银的奖励换成一个拥抱,一次全家出游,甚至是“一次犯错不被妈妈批评的机会”这样的非物质性的奖励。就算非要用物质奖励,也要善于把教育本意融化于物质,比如一套好书,一副羽毛球拍,一次为学习课文《天安门广场》而进行的故宫旅游等等。

4.不要过多。从数量来讲,物质奖励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重复的奖励会导致效果衰减,就像“狼来了”的故事里讲的一样。好的做法是把奖励孩子的一个个“点”串联成一条长长的“线”,让孩子“挑一挑摘桃子”。

同一件事,家长可以不断地提高奖励标准或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奖励孩子收拾房间,第一次奖励一套玩具,第二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就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已经自己会整理房间了,这次你必须要把书房也收拾好才能得到同样的奖励哦!慢慢让孩子从心里淡化奖励本身,转而养成正确的习惯。少儿教育:物质奖励该不该呢?

【注】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乐豆家教”,经作者钱如俊老师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