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被迫选择理科的惨痛经历(陈诗峰)

 许兴华数学 2016-10-14

我被迫选择理科的惨痛经历(陈诗峰) (作者:陈诗峰)

高中阶段的我,对文学,历史和政治学都非常喜欢,然而,每次政治历史和语文考试,我的分数都不高,70多分,而且无论我怎么努力,这些科目的成绩都无法提高,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只有选择了较为容易把握的理科班。一路过来,成为了一个理科男。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在大学副修了哲学。

一般来说,认为理科不好的同学才会选择文科班,也有说智商较低的读文科,因为文科可以通过勤奋,死记硬背来补拙。但是我并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能够在文科考试得到高分的同学都是智商极高的,因为我就无法做到。每次,历史考试,把课本的内容梳理好,考试的时候用自己的话逐点表达,总是会被扣分,而我的同桌,每次总能满分,准备把握要点,我甚是佩服。例如,有一次历史考试,考题是总结中国取得半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我根据课本内容,总结了几条,老师毫不留情的扣了3分,我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漏了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面。”,我也知道课本有这一句,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文学修辞,所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究竟是什么,是非常玄虚的,可以说是废话,不能总结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里面。老师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标准答案里面强调的。”,我就这样愚笨,实在把握不了文科考试的逻辑,所以经常这里被扣几分,那里几分,结果下来就是勉强及格。我的同桌,他对考试把握得很好,每次准确的列出重点,知道现在我才明白,他比我清醒,知道课本上废话才是重点。而我是在真诚得糊涂。

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把握文科考试的规律,所以我只有选择了理科班。这些冷冰冰的知识,反而比较好把握。因为不想文科那样飘忽不定,智力低一点,努力一下,看看答案,刷刷题,总是可以搞懂的。我开始喜欢上数学,因为通过推理去解决一些难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受到喜欢文科的影响,我更喜欢是数学所体现的逻辑美感,巧妙的思维方式,还有就是它所代表的西方文化。我不喜欢在同一个层次上反复刷题,这大大地影响了我高考的数学成绩。但是我并不后悔,反正也读上大学,学习到真知识,比分数更加重要。因为我不刷题,所以没有刷掉对数学的兴趣,至今我床头依然有维特根斯坦的书,每晚睡前读读,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最令我震撼的是我大二申请副修哲学系,第一次去上课,课堂上都是我认为的天才文科生,结果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令我非常失望,老师课上将西方哲学史,课堂个个精神萎靡不振,老师提问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举手发表意见。这就是文科考试选拔上来的精英么?我当时什么也不懂,见老师下不了台,就举手发言乱说了一通,结果老师大喜过望,还送了我一套哲学教材。

后来我了解到,这些人虽然是文科生,但其实都不喜欢学哲学,大部分是报考了更为实用的新闻系,中文系,外语系,分数不达到被调剂过来的,哲学有比较艰涩,所以自然打不起精神来。我想,我倒是喜欢学习哲学的,但是如果当时报了文科班,参加文科高考,估计我是绝对考不上大学的,更不用说来哲学系学习了。

文科容易学还是理科容易学?争论很多,其实文科是易学难精,容易混日子。理科难入门,但是要达到精通,相对可以循序渐进,另外,理科混日子比文科要难些,因为学术规范比较客观。正因为文科是主观的,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服众,比理科提出一种新理论让别人去验证更加困难。所以,最顶尖的人才无所谓文理分科,而第二流人才最好老老实实做一个理呆,而文科是第一流人才和第三流人才混合的,很多时候,第一流的人才可能还会被逆淘汰。我高中无奈选择理科,乃是想做第一流人才而不得,又不甘作第三流而已。

现在,我不敢声言自己学过哲学,写过诗,懂点历史,说出来贻笑大方,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数学,搞数学通识教育普及,丰富“君君数学”题库,以期后来人能够参透我的苦心,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