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乎?善乎?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16-10-15

恶乎?善乎?

 

                               |木虫

 


《圣经》对人类贪欲的描绘,是西方人性论的真正渊源。从《圣经》始到黑格尔终,西方文化一直主张性恶论。恩格斯说:“有人以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是他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中性本善论一占据正统地位。从孔子、孟子到朱熹再到王阳明基本上坚持性本善论。《孟子·告子上》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三字经也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明白这个问题是我们思考人生、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入口,也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假黑白的有力武器!

人本身是欲望体。生存欲望是欲望中的欲望,亦是原始欲望。婴儿从子宫孕育始就全力汲取母亲身体的营养,及至降生更是要吮吸母乳和呼吸空气。人类通过呼吸把有利于自己的氧气留下,把自己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排除,全然不考虑是不是污染了环境。我经过亲自试验,婴儿在五个月大小时,已经长出牙齿。他对放入自己口中的任何物体,包括母亲的手指都会用尽力撕咬,但是唯独不会用力撕咬自己的手指。这表面,人类在婴儿时期就有了自我意识。同时,我又仔细考察了3周岁左右的儿童,发现他们面对自己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时,没有谦让之心。他们在面对一只将要死亡的蚂蚁或鸟类时,也没有怜悯之心。但是,当他特别喜欢的东西突然消失时,他也会感到失望或伤心。这都充分说明人类的本质是自私的。自私来源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来源于生存欲望。

每一种生存欲望都是对另一种生存欲望的侵犯。也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占领。比如,老虎吃掉其他动物,狗吃猫,猫吃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羊、兔子、牛都吃草。草食动物要残忍地对待草,肉食动物要残忍地对待动物,而人类要残忍地对待世界上一切植物和动物,除非是在觉悟之后会保护自然,而觉悟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不是生来就有的。

人的欲望有三个台阶:一是生存欲望,也是基本欲望;二是感官享受欲望,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三是尊严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主要是对权力、地位、职务、名声的追求。而自私是欲望的升级版,是强化了的欲望。

人类的一切恶来源于自私。什么盗窃、抢劫、诈骗、欺骗、虚伪、谎言;什么杀害无辜、强取豪夺、欺软怕硬、破坏规则;什么贪污贿赂、独裁专制、欺世盗名;什么欺男霸女、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暴戾蛮横,等等,都是自私的变种。因此,从本质上讲,人类只有恶。善是后天习得的,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是教育引导的,是恶的克制和变异。

因此,恶和善共存于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恶是先天的,善的后天的;恶是本质,善是从属;恶是主干,善是枝丫;恶是真实,善是虚幻;恶是坚硬,善是软弱。善不过是恶的另一种称呼、另一种表现形式、另一个方面而已。人类的历史不是洪水滔天,而是欲望滔天。人不是在地狱中沉沦,而是在欲海中挣扎。人类的善良本性和不断增长的智慧,都不能把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我们真的希望世界充满阳光,人心充满善良。可是,我们又怎么忍心自我欺骗和欺骗他人呢!人人生而恶之,又无不向往着善,可是在追求善的道路上,一不留心就会陷入恶的深渊。不是吗?有多少人打着“伟大”、“英雄”、“万岁”、“人民”的旗帜,杀戮无辜,欺压平民!又有多少人拿着“真理”、“民族”、“和平”、“法制”的利刃,人云亦云,排除异己,对那些坚持真理的的好人倍加羞辱和伤害!我们吃过太多是苦才幡然醒悟,人很难摆脱恶的动物属性!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五日晨

关注木虫,思考人生(muchong7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