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感,才能感到安全?

 长沙7喜 2016-10-15



全文约 2700 字 | 建议阅读 7 分钟


【橙子说】


哪种生活更幸福?是主动迎击风暴,活得痛快淋漓,还是一直待在安全的海岸边,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当我们想实现什么“伟大”的事情,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辞去公职下海创业,浮现在眼前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求。


万一我在旅途中遇到坏人了怎么办?万一我创业失败了怎么办?诸如此类。


你也许发现了,阻碍你向梦想进击的,正是你心中放不下的安全感。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刚需。表面上看,寻求安全感是毫无问题的。拥有安全感的感觉非常美好,马斯洛也说,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我们感受不到安全,便无法进入更高的需求层次,比如爱和自我实现。


毕竟,如果对月底付清房租都尚存疑虑,我们又如何去追求那些真正宏大的梦想?你总得先感到安全嘛,难道不是吗?



成功者面对的环境

往往并不安全


如果安全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美国大部分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是如何在破产或负债的状态下取得成功的?他们只有很少的收入,甚至没有收入,能不能成功也无法保证,他们是如何开创新事业的?难道是这些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比别人要低吗?


如果你读过那些成功者的人物传记,就能看到一种共同的模式——这些人在追求个人梦想时,大多也并非处在安全的情形当中:


演员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曾经破产到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狗,才能负担起推销他的《洛奇》剧本(可依旧没人愿意买);

励志演讲家托尼·罗宾斯要在自己的浴缸里洗碗,因为他的小公寓没有厨房;

销售大师布莱恩·崔西之前曾是个临时工;

传奇企业家奥格·曼狄诺曾是个无家可归的醉鬼,会晃荡到图书馆取暖;

棒球明星巴比·鲁斯是在孤儿院长大的。


虽然某些成功人士在起步时拥有大量优势,但这些人多数都没有,全靠白手起家。


与他们相比,很多人的财务状况要好得多,但面对新的机会时却显得踌躇不前。那些拥有银行存款、温暖的住所和稳定薪水的人们,依旧难以拥有安全感,而比他们条件差很多的人,却将他们超越并甩在身后,这是为什么呢?


当中的原因,并非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需要安全感,每个人都需要感到安全。这两类人的真正差异在于,有创业精神的人会从内部定义安全感,而其他人则从外部寻求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

源自对自我的信任


那些难以付诸行动的人,往往会把安全感定义为银行账户里的存款数字,一栋房子,一份福利待遇极好的工作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他们的安全感无一例外地来自外部,唯有当外部事物稳定可靠时,这些人才会感到安全。


但是,一旦当外部事物受到威胁,比如有被解雇的可能,他们就感到不安全。于是这些人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努力让外部因素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富于开拓精神的行动者,则会从内部定义安全感。安全感源于对自我的信任,以及思考和付诸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你还有能力去思考和行动,你就是安全的。


如果能拥有这样的心态,即便你无家可归,却依然感到安全。为什么?因为你仍有能力思考和行动,你的无家可归只是生活上的一种暂时后退,它并非会对你的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即使你身处财务不稳定的情形,外部环境也威胁不了你的安全。


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何一些人会陷入瘫痪的状态,另一些人则能快速前进。



万事俱备这种事

永远不会发生


基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级理论,安全感是比自我实现更基本的一种需求。这意味着,如果感觉不到安全,你就无法去设定和达成更宏大的目标,因此安全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开始行动前都缺少足够的资源。如果要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这种外部定义,就不得不先满足所有的外部因素。他们会一直等啊等,盼着哪天时机完全成熟之后,再马不停蹄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可大多数时候,万事俱备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他们真的得到了足够多的资源,他们的安全感也会有再次受到威胁的时候(例如过程中可能会损失掉大笔金钱)。于是,他们不得不把梦想再次放在一边,重新建立自己对外部的安全感。


这是追求个人梦想的一种极其低效的方式,你会把整个生命花费在对安全感的追求上,而非自我实现。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人当前在做的事情。



向创业者学习

从内部定义安全感


不妨再想想那些从内部定义安全感的创业者。对他们来说,感到安全的全部条件,就是自己能够思考和行动。


你无需任何特定的外部条件来感觉安全,你已经拥有安全感,因为你相信自己。所以,你能直接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采取行动,而且可以一直停留在那种状态。你可以持续地致力于你个人的梦想,根本不需要为了安全感而停下,去满足某些外部需求。


持有外部控制观,会使人陷于行动瘫痪的状态。若你从外部定义个人安全感,就一定会受到在你控制之外的因素的伤害。而内部控制观则能给予你力量,如果从内部定义你的个人安全感,无论在你的控制之外发生了什么,你总能自行满足对安全感的需要。


那么,你该如何从一种控制观转移到另外一种?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从外部判断自己是谁,也能转而从内部审视自己。


相信自己能应对人生路上出现的任何事情,这就是一种选择。你并不需要争取,才能获得这种信念。你不必得到某些外部的认可,才能允许自己追求个人梦想,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允许。


同样,你不需要外部世界告诉自己:“好吧,你终于满足了对安全感的所有要求,从现在起你拥有了追求个人梦想的权利!”


是不是觉得很搞笑?没错,世间并不存在什么法则,规定你在追求个人梦想前,必须满足某些基于安全感的外部要求。


一旦你开始从内部定义安全感,就会发现,那些你以为能阻挡你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甚至根本不存在。信不信,只要你试着把自己想干的都干了,会发现咦,这么做明明没有什么呀。



与耗尽钱财相比

时间更经不起浪费


那些典型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们,在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前,平均有过3.2次破产或几乎破产的经历。经历破产当然会有后果,比如你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勒紧裤腰带,但那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停下脚步。


耗尽钱财,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想象出的障碍。对那些从外部定义安全感的人来说,耗尽钱财是一种对个人来讲巨大的威胁,是一定要避免的事情。但对那些从内部定义安全感的人而言,耗尽钱财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挫折。


你从哪里起步都无关紧要,无论你是公司的员工,还是一名企业家,无论你拥有大笔的现金还是破产负债,时间都要比金钱要宝贵得多。你能承受在追求梦想时损失大量金钱,也可以在一次次破产后继续前行,但你承受不起时间无意义地消耗掉。金钱可以失而复得,但时间不能。


即使你一分钱都没有,你仍然能思考并采取行动。但当时间截止了,就意味着游戏结束了。此时你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所以,你准备推迟到什么时候?


外部安全感只是你给自己幻想出的枷锁。正如海伦·凯勒的诗词所言:“安全大抵虚幻,世间无处寻觅。芸芸众生,无人有此经历。避险难计久长,不如现身搏击。抑或险中求胜,抑或碌碌无为,人生非此即彼。”


那么对你来说,生活意味着什么?是选择险中求胜,还是选择碌碌无为?一切只关乎你的选择。


文 | Steve Pavl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