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丨道人、道学、道行

 道法自然清平 2016-10-15


道人不应该只是穿着道袍、盘着头发、手拿拂尘、长剑和书的道士,而应该是所有有向道之心,向道之行,真正遵道贵德的人。那么,这样一来,道人的概念已经超越了我们平时理解的概念,这样一来,也拓展了我们对“道”的理解。


  • 道人

很多古圣先贤都可以称为道人。比如舜,孟子曾言:“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都是很典型的道人特征。


今天早晨读《老子》,看到河上公所注的版本的前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河上公,莫知其姓名也。汉文帝时结草为庵,在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汉文帝好老子,于经中有疑,人莫能通。闻侍郎裴楷说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以所疑而问之。这个时候好玩的事儿出现了,河上公说:“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呢?在于汉文帝听到这么一说,立即就驾车去拜访。但是呢,帝王的骄傲还在,汉文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虽有道气,但是帝王之气也很汹涌很霸道,讲一大通的道理,似乎需要一个台阶下。


这个时候,河上公拊掌坐跃,升虚空之中,去地百余尺,止于玄虚。说到这儿,我想问一问:“大家相信吗?”是吧,很多人不相信。可是呢,在那个时候,河上公说:“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这是一句道气纵横的话,但是这里有另一番意思在:河上公以他的道行,折服了汉文帝,因为他的道行的示现,使汉文帝意识到自己遇到的人非同凡响,下车稽首而拜,师事之,然后请教。


同样尊道贵德的故事,在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时候,“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在《黄帝内经》中,黄帝与歧伯的对话也一脉相承着这样的精神……中华文化几千年以前,这种“道尊德贵”的标准就那样清晰,那样明了。


  • 道学


以上说的是道人所应该有的气质,道人所应该有的行为。但是,道学是什么呢?我想,所有关于“道”的学问都可以称为道学。


前几天在读《周易本义》的时候,正好读到泰卦和否卦。泰卦里讲:正月之卦也。否卦里讲:七月之卦也。短短的十个字,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天人关系”的一个浓缩,司马迁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天人之际”,我们现代人所能了解的都太少太少了,别说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七十二物候,就是《周易》里的十二消息卦与人体的十二经络的对应关系都很少有人知道,到底天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想这是很典型的道学问题。


还有,郭象的《庄子注》,与 成玄英的《庄子疏》,乃至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有什么不同?河上公注的《老子》与王弼注的《老子》又有什么不同?再八卦一点,大家知道梵文的《老子》是谁翻译的吗?梵文的《老子》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而且当时成玄英和玄奘法师在翻译观点上还不同,到底哪些地方不同呢?这可以说是几千年的学术问题。包括庄子的坐忘和心斋应该怎么去达成?道家的修行次第等等,都是很典型的道学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只能是我们做过实修功夫以后,真正体会过圣人所说的圣言量之后,再来读经典,解答问题,会自然知道谁是谁非谁真谁伪,谁到什么份上等等。别人所说的都只是别人所说的,不是我们自己体证的,哪怕人家把那个山上的风景描写得多么的好,都不是你自己亲自见过的。


  • 道行


道行(道德) ,德者,得也,行道有得,谓之道德。庄子在《逍遥游》里写到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可是大鹏首先是在海里边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当它在水里生活的时候,怎样变成了大鹏那样乘云气而上的生命状态?圣人所体验过的那种生命境界应该是我们可以去向往的有道行的境界。


今天下午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楼老师:“墨子算不算道人?”老师肯定了这个说法之后,我才敢跟大家分享这个关于道行的体会。在我的意识里,墨子是顶天立地的道人,有道心、有道行,有学问。庄子从来不轻易表扬人,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墨子“好学而博”。春秋无义战,在那样一个满目硝烟的无义战的春秋时代,墨子还是一个“和平使者”,这意味着什么?当时楚国和宋国交战,宋国到了什么程度呢?宋国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人吃人,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忍心吃,于是交换来吃。墨子听说了这样的情况,用十天的时间,从山东赶到了楚国的都城郢。当时的楚国已经请了鲁班来设计武器。墨子见了鲁班之后,两相论道,墨子巧妙地说鲁班“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鲁班说不过墨子,后来,两个人用模型来比试战争,鲁班造了很多武器,每一样都被墨子比下去了。在艺的层面,墨子已经处处高明于鲁班。鲁班说:“我知道我怎样可以赢你,我不说。”墨子幽幽地看着他,也说:“我也知道你怎样可以赢我,我也不说。”可是楚王还没有听出来。墨子告诉他:“你把我杀了,你就可以赢我,但是我的墨家子弟三百余人已经带着我设计的那些武器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人。杀了我,也不能止息这场战争。”


这给我什么感受呢?我想,道人就是这样一群心怀天下的人,真正地做事,他要担当常人所不能担当的使命,承担一般人所承担不了的局面,也要去准备一般人所准备不了的准备,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考虑,这需要道行,所以,“知周万物,道济天下”并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去做呢?我就是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这个世界怎么会好呢?只有真正有道心有道行的道人多起来了,才能让这个世界好一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从经典这条路抵达圣贤所说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途,犹如从图书馆的书上看见西山的落日的照片很好,可是从图书馆到西山还有一段距离。道理总是很简单,道行却要各种学习和磨砺。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处于这样运行不息周行不怠的大道中的我们又是什么?这样的我们该如何去成就自己的道心、道学和道行?

(文/素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