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道之心

 大山里的蜻蜓 2019-03-23

平常生

道之所用,心作方向。心之所向,道随之。随其生,随其灭。道境非一,心数与之暗合,则和道而生;心若逆于道数,则失道而灭。

任意心态,皆含道数,其有生有灭,又有长有消。道境之真,以心暗合,借无穷之变,盗天地之生机。

仙真十万众,尽是向道生。道学诸流派,有和亦有失。墨翟之和,孔丘之失;老聃之和,庄周之失;列御寇之和,杨朱之失;太公之和,孔明之失…和其时,失其机,言之不尽。

道境仙品,次序分明。仙才分三等,道境化七重。黄帝内经言三等,妙应真人谈七重。

所谓三等,即上士、中士、下士三等,所谓七重,即得道、返还、仙人、真人、神人、至人、称谓未知(无人知其名)七重。

三等仙才,上士知与道合真,中士知对机调节,下士只知神气保养。

上士通天地之规律、晓阴阳之变化。以道生之法则:调呼吸、融形体、化精神,生之不尽,和于自然。中士和于阴阳,通晓四时变化,随风化雨,少虑静守。下士适择环境,喜怒随常,外不劳形,内不劳心,圆滑狡辩,自乐自满,以为有功。故上士借道修人,无有尽时;中士通达变数,亦能长生久视;下士仿效上士夺造化,知理而不知实,通则延寿百数。

仙才三等,上士胜于中士,中士压制于下士。非以压制,实为境意过于悬殊,以歉、礼示之。

置虚地,自然视之,道生亦如此,故先秦道学大家,皆有亲贤士、远小人之举。

七重境界:得道身通、返还养命、仙人遨游、真人互化、神人合色、至人施机、更有一境与道相合。

得道者,气定神闲,神气所致,密而精化,身轻体健。返还者,彻视万物,回留养命,颜悦常人。仙人者,举形腾身,烟霞相随,寿延千载。真人者,有无互化,霞光万丈,可天地齐寿。神人者,变化万物,移山倒海,力动乾坤。至人者对机施化,通达寰宇,应物现形。更有一层与道合真者,吾不知其名。生生不尽,造化物灵,大道究竟。

大道盗人为凡人,以道养人作仙人,仙人本由凡人做。仙人向和,凡人向失,和其时,失其机。仙民十万众,资质非一,品性亦有别。下士不修心,中士积德,上士无为。故以先贤作论,示道生之心。

天下之治是谓显,非儒即墨。墨、孔两圣贤,一和一失。墨者侠,宇宙万物,互生互映。儒者礼,人之本即礼。墨子顺势而起,功满而隐,寻仙而去,谓和。孔子抱负远大,天生异禀,奈何终于图治,谓失。

昆仑山,在中国西,西王母(始阴化身)之道场,大地道源之根。老聃无为,功满西行,至昆仑之虚(据传鬼谷亦归此地)。老子之行,积功累德以铺垫,谓和。庄子博识,熟知道学。虽如中士般通阴阳术数,却行下士之心,且不养身、不作仙真,谓失。庄子之失,因洞悉道之根本,宁归虚无,无心仙真,伟杰也!

列子贵虚,庄周嘲其御风,有侍于风。随风化雨者,则无侍于风,广成能之,作中等仙人。此言可知,庄子有中等仙人之慧,神人至人之缘,却未选择。庄子之嘲,不等同列子之慧不如庄。列子之言“不生不化者”已明道之本。且列子好静,阔达坦率,羽化作仙,谓和。杨朱贵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贵己乐生,《上古天真论》所云,下士仙才也。为庄、孟所排斥。故杨朱之论,逆于自然与万物互通互生之理,谓失。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天之示意,辅佐治世,功在千秋,功满而归,谓和。孔明睿智,一代才绝,分兵之失,满盘皆输,谓失。

道生,取和以舍失。如上所述,和者:墨子、老子、列子、姜太公,皆识五贼。墨翟贼天之时,以遇仙缘;老聃贼天之物,益于修行;列御寇贼天之命,自具仙品;太公贼天之神,助周武革殷命。

事道之人,盗机之見,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志轻命。

欲养命,以先贤暗合之心作媒介,一一论述。墨、老、列、姜,均为道学大贤,故只以观点论述,不作仙品分别。

墨子“相互”,老子清静无为,列子为人率直,太公心怀天下。

大道之论,墨子言相互,其人博爱。全以无穷,分以有穷。评儒求实,万物始于有,运行起于本。“无”分两类,有生于其一。墨子实为道学巨匠也!

老子好静,是言借天无为,以养己之有为。将己置于无为之地,以人借天,有为而不为。将天处之有为之地,无为而为,以天养人。

列子磊落,行事率直。老子言道生一。列子言道,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以形混沌太极,方演变为一。列子实为道学巨匠也!

姜太公心怀天下,顺天意。阴符为仙经之首,言五贼、谈三才、以私用公,助贤士立命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助道人修行也。

墨子用爱,老子用静,列子用直,太公用谋,皆能成仙证圣。墨、列之名,虽不如老庄,其道意不下于老庄。

勿以表象观内,如其名利为私,谓用私;道至私,谓自性,其用至公。两私不同,用私为怨,用公为德,下士未明也。故其私,非以名利贪欲,作衡量之准绳。

自性之私,用之以公。小言治身,其次治家,大言治国。治命之道,身谓内,家国谓外,唯以互兼,居私用公,方得长久。

道法自然,化物造境。阴阳相和,寰宇之内,形色不定,故言万物无名;太极之初,混而一体,恍恍惚惚,故言天地,无功作为;混混沌沌,杳冥不见,不见惚恍,故言无己…此还未究竟,更有大道境。

列子所言:“太易之时太虚无象、太初之时炁始无形,太始之时有形无质、太素之时形而有质、太极之时混沌如一。”其后,开天地、判阴阳、分三才……

人之立命,当以养生为先。养生之道,列子有言:“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夫事道之学,即回归本源。天地、人与万物为始,后神先气、体和阴阳、保养三精…通达无垠无象之境,方到道源。至此泓演至真,无穷无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