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针治疗眩晕30例临床观察

 武同周推拿培训 2016-10-15
腹针治疗眩晕30例临床观察
                                                                         陈文翠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分院(棉花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均归属于此范畴。眩晕一症,与肾、脾、肝关系甚为密切,肾、脾之虚与肝郁是病之本,肾阴虚每兼肝阳上亢,肾阳虚则寒水上泛,脾虚者多兼痰饮,肝郁者多为肝阳上扰且多伤阴。临床宜分标本缓急,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中眩晕是一种症状,主要可见于颈椎病、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病、贫血、神经衰弱以及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疾患等。
(一)、临床资料:
30例均为我医院康复科收治患者,中医辩证以血虚肝旺为主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5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10年,均是经医院检查确诊病例:其中内耳性眩晕一例,颈椎病12例,老年痴呆一例,脑出血右侧偏瘫3例,贫血一例,脑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后遗期6例。
(二)、治疗方法:
1、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配穴:商曲(双)、气穴(双)。
佐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滑肉门(双)、建里、阴都;胃部胀满、呕吐加梁门(右)便秘加天枢、大横;尿频加中极、水道(双);合并糖尿病加外陵(双)、上风湿点(双);高血压加阴都(双)、水道(双);语言不利加中脘上、廉泉、通里;下肢无力加大巨(患)气旁(健);手功能障碍加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上半身功能障碍较重加滑肉门(健)。
2、结合口服汤药或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与六味地黄丸(水丸)等,同时应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腹部。
3、具体针刺方法:首先检查腹部、肝、胆,脾、肾等是否有触痛,确无急性阳性体征,即可施治。以神阙为轴心进行腹部定位取穴,病程短浅刺、病程长深刺,常规消毒皮肤后根据腹部脂肪及体形胖瘦分别选用30—50mm长度的特制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再行气、候气、催气约5分钟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然后将红外线治疗仪置于腹部上方照射,注意温度适宜,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或神阙穴施以艾灸,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治疗2个疗程,观察结果。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气候或情绪变化仍有轻度不适;好转:症状体征减轻,但仍有不适感;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痊愈10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四)、体会: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分,腹腔内脏腑集中,全身的气血靠脏腑来调节,腹壁有许多经脉通过,包括肾经、脾经、胃经、任脉、肝经等,针刺这些经脉上的穴位能够健脾强肾,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薄智云教授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形成于胚胎时期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通过针刺腹部经穴调节脏腑输布水谷精微气血的功能,应用中医的理论基础和薄氏腹针的理论辩证施治,针对有眩晕症状的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痛苦小,疗效高,值得研究、继承和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