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脾症、门脉高压症中医治疗最佳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3-25

巨脾症、门脉高压症中医治疗最佳方

一般描述:  
肥气是因疟疾、蛊虫病等,使瘀血内积,新血不生。以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为主要
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发病原因:  
感受疟邪瘴毒、蛊虫等,久延不愈,其邪毒随经入脏,侵淫肝体,耗伤肝脏阴血,肝络失养
,疏泄条达失司。肝木克脾,肝脾不调,脾胃损伤,气血生化匮乏;肝气郁滞,瘀血内积于
肝脾,凝聚于左胁下而成。病性多属邪实正虚。
本病预后一般较差,虽可久延时日,但常因合并肝积、鼓胀、呕血、便血、肝厥等病症而危
及生命。
诊断要点:  
有蛊虫病、曾长期患疟疾等原发疾病的病史或临床表现。
于左胁下可触及肿大的包块,其肿块可达脐或脐下,并可超过腹中线,质坚硬,表面光滑。
常伴腹胀,疲乏等症,或有齿衄、鼻衄、紫斑等出血现象。或见腹壁青筋显露。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见相应造血细胞增生,有成熟障碍的现
象。肝功能试验常在正常范围。X线及内窥镜检查常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疾病辨析:  
肝热病、肝瘟、湿瘟、温毒发斑、心瘅、恶核、心衰、髓劳等,均可见左胁下肿块(一般较
小),及或有出血等症,但为兼有表现,而必有原发病的突出病候,故不可以肥气为独立诊
断。
治疗方法:  
肝脾瘀滞证
证候: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齿衄、鼻衄或紫斑,时
有寒热,女子可有经闭,舌质紫暗或见斑点,脉弦涩。
治法:疏肝通络、化瘀消积。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食少、神疲,去五灵脂,加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气血两虚,去五灵脂、赤芍,
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衄血、紫斑,去乌药、枳壳,加地榆、蒲黄、丹参、三
七;骨蒸潮热,加银柴胡、青蒿、鳖甲、生地、麦冬。
血虚夹瘀证
证候: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神疲,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淡白,
消瘦,舌质淡紫,少苔,脉弱或弦细。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主方:人参养营汤合化积丸
用法:
加减:胁胀作痛,加柴胡、郁金、香附;骨蒸潮热,去肉桂,加银柴胡、鳖甲、麦冬、青蒿
、知母。
其他疗法:  
薄贴疗法:
★ 水红花膏:用水红花或子,每1碗以水3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块大小,用纸
摊贴于肿块处之腹皮上。
★ 贴痞琥珀膏:大黄、朴硝各50g,为末,以大蒜同捣膏贴肿块上。
气功:如站桩功、意气功、强壮功、内养功、放松功、八段锦、小周天气功等,有治病、强
体作用。
必要时可手术切除脾脏。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检验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血常规检验好转。
未愈:症状、体征、血象检验、影像检查等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