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85%的病都是心身疾病 提高治愈率、减少医患矛盾要心身同治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6-10-15





 医道君按:生物学模式在近一百年里快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它进入了专业细化、专科分化模式。这个模式目前遇到了严重挑战,虽然细分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但也导致医学知识的碎片化和诊疗实践的机械化,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医学界的困惑和思考促使整合医学应运而生。


10月8日,在西安举办的2016年整合医学大会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详解了整合医学的概念。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医院整合,一个是学科整合,第三个是医护人员团队整合。医疗资源形成合力,让诊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心身疾病是整合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临床上,绝大多数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而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的联合治疗所实现的效果,是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无法实现的。近几年国内的恶性伤医事件很多就是施暴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著名医院管理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书记耿庆山介绍了他们医院的做法,值得同行借鉴。


想要降低误诊误治或干治不好的情况,医务工作者必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全面提高心身疾病的识别率与治疗率,临床上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达成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误诊率,缓解医患紧张现状。


临床上85%的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在科技不发达时期,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从哲学宗教等领域找到了结合点,虽然这种整合在理念上是对的,但在操作方面却有很大难度。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整合医学能够真正的落地。尤其在心身疾病的识别和治疗方面,整合医学理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心身疾病,研究的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关系。从理论上讲,所有的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这是广义上的心身疾病。狭义的心身疾病是介于神经症、精神病和躯体疾病之间的疾病,它涵盖很多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广东省人民医院书记耿庆山介绍说,在国内综合医院里,85%以上的都是心身疾病。也就是说这些病人所患的疾病只是心身问题的转化症,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躯体化变现。如果仅靠药物治疗,解决好了是万事大吉,一旦解决不好就会使医患关系恶化。这就提醒医务工作者在关注疾病时也要重视心理方面的治疗,这样才更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当下国内综合医院在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还不尽人意。医护人员的干预措施不理想或者干脆就没有干预,比如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外科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稀里糊涂的让他上了手术台,结果忽略了他的心理问题,病也没治好,像这种情况很容易出医患矛盾。


伤医事件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在耳鼻喉科医生身上?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待疾病,忽略了精神疾病。这样干预率低,识别率也低,最终诊治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失败的。所以,对于心身疾病,医护人员若能早日识别并及时的管理,这对整个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要。


一些发达国家在心身疾病的识别与治疗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日本对此种类型的疾病有专门的定义,会分类整理出哪些疾病是心身疾病范畴,更好地进行身心的诊治。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且针对这些心身疾病,如何有效治疗要作为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学习实践的一个切入点。


心身同治可提高治愈率,微妙调和医患关系


最理想的状态是把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统一起来由医生来治疗,把精神科大夫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例如,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该院的心身医学科只有25个,但是有500多个心身疾病的专家为全院的患者进行诊治,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为了将综合医院心身疾病综合诊治的理念在临床上推而广之,广东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专门开创了“双百工程”——培养100名健康管理医师和100名疾病管理师。


不少专家及医院的院长反馈,学习了心身医学后受益匪浅。其中一位消化科教授反馈,他治疗的患者现在几乎不用消化药。因为这些患者都是从基层转过来的,属于消化科的疑难杂症,他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消化道用药后发现基本没有任何效果,结果将心理问诊治疗与消化道疾病诊治结合后,患者很快就能治愈。患者对医生都很感激。


 此外,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分会秘书长李永奇也在会议中讲了一个发生在西心身科的真实案例。


一个12岁女孩咳嗽、气喘、发热,在地市医院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后到西治疗。虽然发热症状减轻,但咳嗽、气喘的症状越来越重。医生做生物学检查没有发现重大疾病,转至神经内科,一开始该科的医生也从生物医学角度思考,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但依然无效。最后在心身科,经过简单的询问、观察、分析,发现这个小孩在大人不在时,跟其他小孩玩儿的过程中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而当大人和医生一回来,她所有的症状又都出现了。所以,心身科就诊断女孩患了焦虑障碍症,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小女孩很快康复。

 


本公众号由郑州大学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医疗政策解读,精准行业资讯,医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大医道,医疗行业资源中心。


转载、报料,请直接联系医道小秘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