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身同治 疗愈慢性疾病

 平淡人生a9 2016-11-21

心身同治 疗愈慢性疾病

慢性躯体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随着感染性疾病、急性病的有效控制,以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肿瘤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头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性病死亡者占人类总死亡率的60%以上,这个比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高。

有这样一句俗话:因病致郁,因郁致病。这说明抑郁与慢性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慢性病引起抑郁,抑郁又会加重病情,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对慢性病的恢复更加不利。因此,疾病有时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你对待疾病的态度。

慢性病的特点是心身复杂性和多器官性疾病。中医心身医学强调“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原则,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中医心身医学强调异病同治的原则,找出慢性病的根本病机,从现象中找出本质,使复杂化为简单。

将慢性病的特点同中医心身同治的治疗法则相结合,可以从刚柔辨证的角度归纳出慢性病患者疾病发展的生理病理规律。诚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言:“人之有生也,有刚有柔,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患者中有素体阳刚者,七情过极之时则出现疏泄太过的阳亢阴虚的肝旺证候,我们称之为刚症。素体阴柔者,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我们称之为柔症。这类慢性心身疾病的病机演化为“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者及脾肺,终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阻湿困或气逆化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纯虚症。故而在治疗方面,则相应以柔制刚,以刚制柔之道。具体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症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泻不及而致柔症者,用刚法以疏肝,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说:“用辛补之,用酸泻之。”

慢性病的治疗要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一般以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辅助的心理疗法,必须围绕改变或纠正慢性病患者的认知来进行治疗,可以通过会谈、心理测试等方法让患者认识到自己认知方面的障碍和不足,并对患者家人及身边亲近朋友等社会环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将大大有利于患者心理和身体症状的康复。

总之,在众多慢性疾病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辨刚柔、明阴阳,来查别体质和病机之不同。前者是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后者是用于疾病的复发。慢性病病程较长,故而更需注意调摄。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针灸、按摩等疗法综合调理心身,从而达到心身同养,阴阳并调的目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心身医学科 赵志付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