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中的体悟与肢解

 苏菲的培根煎蛋 2016-10-16
200922080033
刘娜
阅读学习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当然也就成为了语文能力训练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阅读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标准。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正确的阅读理念就非常重要。然而,当下的语文阅读只是采用肢解式的训练方法,这个方法到底是否有效呢?以下可以做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学生一开始学习语文,最先接触到的文章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显而易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语文教材,他们所学到的文章就是一个一个整篇。面对一个完整的文章,最关键的是要去了解文章的大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然必须要通读文章。一篇漂亮的文章必定是一个整体,只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不能明白文章的大意。同时,现在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阅读文章时,将文章以自然段为界,生硬地划为几个段落,更不能再将一个自然段人为地划为几层,这是更粗暴的做法,这也是违背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文章自从成型以后就是一个整体,其中的一段、一段中的一部分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不能单独成为阅读对象的,就像不能把自行车拆了,只拿着车把,说这就是自行车一样,文章的一部分离开整体的文章就没有了意义,就算还有一定的意义,这也不能和它在文章中的意义、作用等同。所以,文章是不能肢解的,肢解后的文章就失去了文章本来的光彩,也就失去了作为阅读对象的意义。
其次,阅读同时还是一个双向运动。它是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的碰撞。如果想要找到阅读的真正的好方法,就一定要将这两个运动联系起来思考。首先,文章是作家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的产物。我们阅读的目的,是要了解作家是如何表达理念的,作家用什么材料写作。作家表达理念,首先要靠对材料、意象、语言等的选择来完成。选择完成之后,还要安排材料先后和段落详略的问题,不同的安排,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其次,解读作家的写作意图。文本含意、文本思路、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是写作意图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解读作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再次,读者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以上所说的创作过程,将阅读看作是与读者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应该联系作家的创作背景,依照创作规律来仔细体悟文意,万万不可抛开作家的创作过程,只是对着文章本身钻研,这样是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含义的。应该沿着作家的创作过程逆行而上,深刻体会作家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