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预防原则《华西都市报》

 成事在天896 2016-10-16

  《五脏养生堂》是一档弘扬中国传统中医知识,推广五脏养生中医文化的公益栏目,我们致力于通过调养五脏,防病补身应对中老年人出现的各种老年慢性疾病。028-86969013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葛洪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肘后备急方》全书的始终。
  “治未病”的思想在葛洪养生理论中已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治未病”的涵义,可以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治愈病”四个层面。
 

 第一层:“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预防原则

  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是重视预防,提倡养生。葛洪倡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责怪“唯名利是务”,认为必须重视调养心神,方是“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关键。
  葛洪非常重视“五脏”养生,首次将“无藏”写作“五脏”。主张“百病之源五脏为本”,即是说当顺应四时,外避邪风,养护五脏,方能防患于未然。
  总之,葛洪重视养生,预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在无事之前,不求既逝之后,故以未病先防为首。

  第二层:“既病早治”是“治欲病”的防患原则

  “治未病”的第二层涵义,旨在突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初期阶段。《黄帝内经》言:“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意在强调早治。再如《金匮要略》中指出:“适中经络,未传于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合九窍闭塞。”所以“上工”善于早期治疗,切不可贻误病机,导致传变。
  

第三层:已病防变是“治已病”的预防原则

  六经病证有传有变,内伤杂病亦有传变,故须及时辨证已病,同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邪传变,做到辨证论治与辨证先防相结合,此医家必备之法术。已病防传“传”,指病情顺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一般说,凡病邪侵袭,邪气内传,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故防邪内传,属当务之急。
  未变防变 “变”是指病情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传”与“变”多常互称为病情的进展。
  若病情急剧变化发展时,则当防止病情转为危重,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力挽败途。
  

第四层:初瘥防复是“治愈病”的康复原则

  疾病新瘥,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阳阴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其方法有二。调五脏则“阴阳自和”,阴阳自和的途径,一者不用药惟静养,依靠自身恢复。二者,少与扶正之药品,调理五脏促阴阳自和,早日康复。
  总之,葛洪“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为研究现代预防医学启迪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