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竹子巷”是青海汉族的迁出地?

 文哥7q0424c2xt 2016-10-16


青海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认为青海汉族是从“南京竹子巷”迁来的。故事的大致情节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的某个正月十五日,“南京竹子巷”的民众在演出社火时捆扎了一个大脚马猴,有位大臣认为侮辱了马皇后(隐射马皇后脚大而丑,当时的女人以小脚为美),朱元璋便将这些老百姓都发配到了西地。

事有多个版本,在青海民间至少流传了几百年。“南京竹子巷”赐予着许许多多青海人一个祖辈相传的梦。这梦,迷人而飘忽不定,清晰又不可捉摸。它,把许许多多青海人的根紧紧地系在一起。如今居住在青海东部的西宁、大通、乐都、化隆、湟中、湟源、门源、民和、贵德等地的许多汉人 都称其祖先来自南京竹子巷、珠玑巷或珠司巷。


青海的土著汉人其实一点都不愚讷,更不土气,他们的先人不乏六朝粉黛,达官显贵,他们那黑红土黄的肤色原本也是艳若桃花,出水芙蓉,仅仅是先民们玩过了火,惹怒了朝廷,洪武年间被朱元璋逐出了国都,流放到青海滩头,开始了艰难的生息繁衍。曾经是皇城里的骄子帅哥,曾经是天子脚下的达人淑女。他们失宠之后,在这空气稀薄的高原,经过世世代代的艰难劳作,终于营造出这简陋的农耕文化,支撑起江河源头的一片江山,他们内敛低调,走路弓腰背手,打坐盘腿低头,从不炫耀往日的荣华,九泉之下的朱元璋灵魂有之,应该捶胸顿足才是,他们的刑期早满,鉴于垦荒造田,传播汉文化的业绩,也早就该把他们的后代召回南京,封官加爵,昭告天下......但他死了,没有来得及交代一下,以致这批前明遗民被彻底忘却。


青海汉族的婚丧习俗与南京人也有惊人的相似相同处,如结婚时的绞脸、婚后三日娘家人来下面(南京称为“元饭”),将婚后家境的好坏变化归结为妻子的“脚气”;丧事中的打狗饼、招魂幡、吹唢呐、葬穴形制、葬后三日全山(复山)等,两地习俗完全一致。青海汉族常在花园中栽一束竹子,有一种说法认为隐喻了“南京竹子巷”,为念祖之意。青海人(农业区)走路时多喜欢“背搭手”。相传在发配途中,犯人都背扎着手,若干人连为一串,一路走来,胳膀扎硬了,解开绳子也放不下来,形成了现有的习俗。此外,青海方言中将上厕所称为“解手”,相传也来自发配途中要求军爷为其解手方便,之后简称为“解手”,流传至今。


关于自南京迁来青海的汉族,在西宁等地的大户族谱和墓碑中亦有记载。1981年在西宁南滩发现的立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文林郎李世荣墓志说:“先世直隶应天人,始祖侨居西宁。”民和县硖门乡石家庄《石氏源流》碑文记载:“石氏祖籍南京主司巷人,洪武年间来至西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