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文学?

 昵称535749 2016-10-16
2016-10-13 20:01 | 豆瓣:秋里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文学?

1

我想当一个作家,一直想当一个作家。我忘了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具体是从何时开始,为什么开始。我只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在我有了基本的自我意识之后就在我心里根深蒂固,再也挥之不去。我像鸟儿找到天空,植物找到阳光,鱼儿找到清泉一样极其自然地找到了写作。对我来说,写作如同呼吸一样不可或缺。我不知道除了写作,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是我的生命之光。如果不写作,我的生命将在消逝与虚无之中日渐枯萎,我会活不下去。但是,随着从未放弃过的追求,我愈加发现成为作家的这条路比我曾经设想得更加艰难。

一方面是我自身的原因,我不愿写也不会写那些迎合读者口味的畅销文,这与我的写作理念是相悖的,我可能永远成为不了、也从来不想成为咪蒙那样的作家。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真正优秀的小说的存在理由是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保护我们不至于坠入“对存在的遗忘”。

这就是我想写的小说。我始终认为人类的生存境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困境。如同西西弗斯一次次徒劳地推着巨石上山,再目睹它跌入谷底,如此循环往复,不得解脱。所以写作的意义在我看来,或许不是改变这样的困境,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字彼此陪伴。讲述生而为人所受的苦,所经历的彷徨和欢愉,让我们更了解生命的秘密,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它。如同在一个漫漫无期的冬夜里,我瑟瑟发抖用文字地燃起一堆萤火,酿造一杯烈酒,我们相拥,我们饮醉再清醒,清醒再饮醉,我们毫无保留地谈论内心,我们共同承担黑暗,我们憧憬着光明。

另一方面是因为置身的大环境,我们这个时代,好似不再需要文学。今天看阎连科的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不知道中国的现实,还需要不需要我们所谓的文学,不知道文学创造在现实中还有多少意义。存在、无意义、出版的失败和写作的惘然,加之庞大的市场与媒体的操弄及权令、规则的限制,这就构成了一个作家在现实中写作的巨大的卑微。然而,因为卑微,却还要写作;因为卑微,才还要写作;因为卑微,却只能写作。”

是的,卑微,对一个想要写文学的作家来说,的确时刻与卑微相伴。

这个时代需要宫斗剧、需要真人秀、需要鸡汤文,却好似不需要文学。我很怀疑,一个作家成年累月写完一本长篇,对这个时代有什么意义,对你们有什么意义。人们生活忙碌,你追我赶,分秒必争,忙着生存,忙着争夺,还有多少人能停下来阅读一本从长达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并从中得到一些从任何艺术形式中都无法获得的力量。即使我再不愿意,我也得承认,大多数人有时间看一个综艺节目,听一首歌,读一首诗,看一部电影,却很不愿意花时间看一本小说。

但是即便面临着这些不可忽视的艰难,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写作。虽然我在三年前写过一本12万字的长篇,投了好几个出版社,统统被拒,后来只好压箱底,但我仍然在写。其实我并不想把写作这件事说得那么苦情和悲壮。每次有人问我在做什么,想做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在写小说,于我而言,即使我体味到了身为一个孤独的写作者的那种挣扎以及某些时刻的不可描述的狂喜,但沉寂下来,我还是觉得我所做的事情再正常和普通不过。

2

两年前我又开始写一本长篇,而且前阵子辞了工作孤注一掷地写,如今已经写完。投了豆瓣阅读和出版社,还没有消息,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这几天我又经历着剧烈的彷徨与担忧,夜不能寐,觉得自己前途未卜,担忧看似要压倒勇气。我担忧这本小说和上一本一样毫无出路,那我该怎么继续生活呢?难道重新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赚钱先养活自己,再自我怀疑吗?我知道写作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累积的过程,我不奢望这本小说一炮而红,但是我迫切地期许着共鸣,哪怕是少之又少,对我而言也弥足珍贵。因为在这条路上,我一个走得太久,虽然我笃定地知道我只能走这条路,但是某些不可控制的时刻,我免不了自我怀疑。所以知道你们中哪怕有一两个人喜欢我的作品,对我也是一种莫大鼓舞。

现在我想把这本长篇小说给你们看。再谈论这篇小说之前,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是否有过深夜梦回的体验,当你从深邃密集的梦中醒来时,你感到你并不属于世间,你是属于被现实敲碎的那个梦境。但是你却不知道如何返回,你只有转移意识继续眼前被中断的生活。但是在你的意识迷蒙和空白的一瞬间,你产生了一个奇思妙想,连你自己也觉得惊异:你的梦醒不是结束一个结束梦境,而是投入另一个你同样不可控制的梦境。如果有,你如何区分生活的真实与虚幻?你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幻影?你如何证明生活不是一场梦?

当我有这样的顿悟的时候,我开始写这本小说。如果不写的话,我很有可能不出几年会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

一写就是两年,漫长艰难的两年。这个过程既有疼痛当然也有狂喜。一开始是断断续续地写,用每天工作之后仅剩的时间回家听着迷幻摇滚写,后来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和写小说的生活过于分裂,于是我索性辞了工作,整天在家窝着写。每次写的时候,我都无法停止抽烟。写作的时候每天平均抽15根烟,到现在没抽1000根烟,也该有700根烟了。

我觉得写作一定是一个向内的不受外界扰乱的过程,我必须允许自己安静下来,允许自己迷失在内心深处,通过创造词语、句子的组合来找到出路。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里,讲述了一个人,这个人毕生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做梦,他要在梦境中完整而鲜活地梦到一个生命,并让这个生命从梦中活过来。这两年里,我所做的事情与之相似。一开始我知道要写“浮生如梦”的生与梦,我赋予这个故事心脏、骨骼、形状、结构,然后赋予它爱情、青春、记忆,现实与幻想的挣扎,成为它的血液和它的皮肉,然后再描写每一个细节,成为它不计其数的毛发和独特的外观。直至我觉得这个故事终于像一个生命那样完整而鲜活,这时候我知道我的“孩子”要诞生了。

可我却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一点“怪”,是因为它和如今市面上的畅销书不太一样,它不是一个好玩的游记,不是小清新的散文,不是动人的纯爱散文集。而是一场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了很多的生活,一个奇幻神秘却也复杂无比的梦境。

3

两年过去,我终于写完了,这场生活(或者说是梦境)终于创造出来了。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当初一开始提笔的狂喜,我反而觉得疲软,那种心被掏空,高潮过后的疲软。我思考这是为什么?

或许是因为写作不像现场演出,歌手在舞台上一面尽情演出的时候,一面就能收获台下的呼喊和掌声,所以谢幕的时候,心里能感觉到一丝宽慰。而我是花了两年躲在暗处生了一个“怪孩子”,虽然我对自己终于将他生出来这件事表示满意,可是我并不知道这个怪孩子在你们眼中是不是也是美的,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能接受他。

而且接下来,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宣传和推广这本小说。这是我最不会做的事情。我擅长躲在暗处写作,擅长饮酒,擅长在人群中让别人发现不了我,擅长聆听别人的故事,却最不擅长包装和推销自己。这对我来说是比写完一本小说还难的问题。

我所能做的推广只是真诚地写完这篇文章,至于包装与推销我做不来,只能随缘。我觉得《百年孤独》这样的小说是天才之作,可以打满分100分。我竭力保持客观地审视已经完结的这篇小说,我能打到75分。其中有些表现方式或许有些许生涩,但是在这个主题上,我知道自己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如果将写小说比喻成探索及挖掘内心的过程,那么我所能在我内心深处挖掘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思考已经完完全全地掏空了,淋漓极致地付诸了文字,我所有的感情与热烈都用光了。这两年对我来说,不可遗忘。我会一直记得于热气沸腾的夏夜,打开窗户,闻着外面夜色里的迷醉的夜来香的味道,家里的白猫像个百岁老人般躺在我身边,时而凝视着我,时而凝视着前方的空无,我坐在客厅,对着电脑敲字的日子。与我而言,这篇小说的确是圆满的,里面的不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它的圆满。

一开始,我为自己而写这个小说,可是在写的这个过程中,这个“我”渐渐地消失了。写完之后,我希望它能给每一个阅读它的人获得一些力量,一些共鸣。因为我相信,因为或多或少的,每个人在生命的一个阶段或者很多个阶段,有时是经历巨大变化的时候,有时是分分秒秒,有时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片刻,有时是生命快要结束,回顾一生的时候,都会有“浮生如梦”的感叹。这个感叹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

这篇小说叫做《热梦迷生》,近18万字。围绕着“梦”与“生”两大主题,通过梦境与记忆,爱与情欲,青春与现实,讲述了一个沉溺幻想,追求激烈,被欲望驱使,受梦境所困的文艺女青年生命中最迷幻的阶段。她在最年轻的时候,迎来了顿悟人生如梦的片刻。她迷失于虚实不分的生活中,不仅以自身的力量与现实较量,同时她自身分裂开来的部分也在相互挣扎。

她带着这样的感觉压倒道德经历了一场极尽欢愉的禁忌之爱,获得了短暂的飞升,继而却引来了茫然的漂泊。她渴望在一个新的城市,实现永葆激情、尽情享用生命、并获得意义和答案的幻想,却一次次挫败,经历着漫长的下坠。直至她遇见了一个给她世俗生活的男人,直至她在自我挣扎中数次感觉到疲惫和徒劳,她终于降落了大地。她终于坦诚而毫无怀疑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虚实不分的生活。并在其中在放弃幻想,失去青春,将心中的野兽平息,自愿投入平凡的生活中,获得平静。

她终于领悟到浮生若梦的“生”与“梦”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两者殊途同归。她曾经无比用力过,无论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的生活。她想用力抓住一些东西,一些能够与时间的消逝对抗的关于生命的意义,想证明自己不是幻影,也不是活在虚幻的梦里。可是最后,她意识到这样的证明毫无意义。人生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是过眼云烟。所有由时间带来的也将由时间一并带走。重要的不再是区分虚与实,不再是寻找意义,获得答案,而是投入目前,投入那短暂的目前。不再浮于云端,而是贴近大地,安于生活。

我希望它能让你们像做了一场无法描述却又无法忘怀的梦一样。更多的我希望你们能从小说中获取。

至于这本小说之后的出路,说实话,我毫无头绪。我会先在公众号上连载,如果有读者持续阅读的话,会一直连载。如果没有的话,我可能会去死一死,哈哈,再继续活下去,再继续写新的故事。不用担心我,即使这条路再险恶,我也会走下去。

我非常喜欢的作家马尔克斯在自己的传记里写道:“我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打字机敲出来的,个中艰辛,他人难以想象。在出版了四本稿酬微薄的书后,我在年过四十时才盼来了能使我真正地靠卖文为生的头几笔版税。此前,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一个作家。”

是呀,写出《百年孤独》这样神作的马尔克斯都在写作这条路上彷徨了那么久,所以我的彷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或许如今这个时代,并不需要文学。但是我需要,我迫切的需要。我也相信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和我一样,对文学的热爱不可替代。

这篇小说接下来会在公众号:不要相信文艺青年(ID:wheatwild)上连载。喜欢的尽情关注看看。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