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zjp67 2016-10-1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再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

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教学反思: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

 ②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③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推(       )浪(      悄(          )洒           

2.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地(           

  凉爽的 (                 尽情地(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①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教学反思: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1)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2)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讨论:

①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②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③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④“无字词典”指什么?

4)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1)同学自读68自然段。

2)读后讨论:

①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②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③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④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枫桥夜泊》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教学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4.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1、 练读课文;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教学反思: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小小组交流。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5、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想象意境,领会北大荒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1、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6、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4、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1自然段

1、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西湖是什么?

(二)第2自然段

1、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1)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2)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3)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3、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4、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5、教师启发,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6、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

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5、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和品。学生朗读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2)给生字找朋友。(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点拨: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教学反思:

 

 

 

 

 

 

 

 

 

 

 

 

 

 

 

 

 

 

 

 

 

 

 

 

 

 

 

 

 

 

 

 

 

 

习作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例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且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

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

3. 通过小虎的介绍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

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小虎认识一下。

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

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副自己的画像,并且把自己介绍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

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

3.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

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

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例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 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

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

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

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

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练习二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2、写好钢笔字。3、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点:

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5、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仔细观察,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8、蒲公英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认识一个多音字。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四、作业。

⒈描红。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理解“百万富翁”。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投影片。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⒈教学生字字形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五、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嘱咐”造句。

 

教学反思:

 

 

 

 

 

 

 

 

 

 

 

9、三袋麦子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烙饼 发霉 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 、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10、哪吒闹海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10、哪吒闹海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掀起随即、摇晃、扔去、两件、巨浪、洗澡、称霸、喷出、混天绫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即:左边的点紧靠提画。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 “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摆、掀起)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那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习作3

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

2.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图上颜色。

4.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地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 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

⒈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⒉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⒊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 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2)小小组交流。(3)指名大组交流。(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

教学难点1、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2、遇到

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师: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瞧——(出示图片: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 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学生小组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

2)学生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拓展: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

2)练习口头表述。(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集体评议: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听起来有意思吗?

4)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写的情况。(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上下结构)

3、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

4、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教师范写“素”和“荒”。

6、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7、说说类似字形的其它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一)成语

1、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雏()贯()倾巢()豕()窟()

4、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5、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6、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7、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背诵成语歌。(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

(二)儿歌

1、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早晨放鸭子)

2、板书“晨牧”,学生读题。师: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学生自由读儿歌。(给学生8分钟,看谁能读得最棒。)

4、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5、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

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一些自救或求救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

料,课前可适当交流。

一、谈话揭示话题。

1、师: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小结:学会求救)

3、学生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二、指导交际

1、出示挂图,问: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

2、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

 2)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

3、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自选情景)

4、集体展示、评议。(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

 1)落水    (2)中毒    (3)被盗    (4)急病……

 

教学反思:

 

 

 

 

 

 

 

 

 

 

 

 

 

 

 

 

 

 

 

 

 

 

 

 

 

11、第八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磨房(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一(12)二(34)三(5

四、指导写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唉声叹气什么意思?——

1)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2)看图听读思考: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

A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2、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磨几

3、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教学反思:

 

 

 

 

 

 

 

 

 

 

 

 

 

 

 

 

 

 

 

 

 

 

 

 

 

 

 

 

 

 

 

 

 

 

12、卧薪尝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

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卧”、“薪”的意思?(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

字词的意思。

4、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

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

后一笔是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

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

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

前”理解“时刻不忘”。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

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

以后所受到的耻辱)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

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

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

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

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

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

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

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

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

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教学反思: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实物或图片)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再交流。

3、朗读全文。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整日思索”什么意思?整日思索什么呢?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指导造句。(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3、课外: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习作4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

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

下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讨论交流:

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

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讨论交流:

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

的连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

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

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

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

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教学反思:

 

 

 

 

 

 

 

 

 

 

 

 

 

 

 

 

 

 

 

 

 

练习4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3、学生练习。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教学反思:

 

 

 

 

 

 

 

 

 

 

 

 

 

 

 

 

 

 

 

 

14、“东方之珠”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3、体会“东方之珠”的内涵,感受香港的繁荣与美丽,培养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香港有关的文字、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某个城市的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2.师:你们知道这些城市的别称吗?

3.师: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香港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相机正音。

三、初读检查

1、认读词语:

沙滩浅水湾倾听沐浴舒服剧场观赏商店

闪耀海豚和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度假溅落璀璨

2、理解词义

3、讨论交流识记生字。

4、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一)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2、讨论交流。

3、引读。指导感情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第2节至第4节,边读边想。

讨论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

(二)教学课文第234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节。

⑴指名朗读。板书:舒服极了。

⑵自由练读,读出“舒服极了”的感觉。

⑶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结合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⑷指名朗读(配音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节并背诵片断。

⑴指名朗读。板书:精彩

⑵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⑶提出背诵任务。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⑴结合插图,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⑵抓住重点词

板书:闹市

4、小结,过渡。

板书:灯的海洋

(三)教学课文第56

1、自由朗读第5节,看一看书上怎样写灯的。

2、结合录象,指导有感情朗读。

3、指导背诵。(结合投影片)

4、齐读第6节。板书:璀璨

三、巩固深化全文。

四、依照第5自然段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五、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2.诵读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美读欣赏: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4.交流感受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研读

1.研读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资料呢?

2.组内交流。

3.班级交流:师引导学生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汇报研读成果 ①香港的历史②香港是航运中心③香港是贸易中心④香港是金融中心

六、演读课文: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教学反思:

 

15、小露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见过小露珠吗?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你注意观察过它吗?你有没有发现过它美丽的外貌和美好的品格?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15、《小露珠》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文章

1、请大家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并在读准的地方打上记号。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交流在读书中碰到的问题

2、读课文

3、谈谈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好

四、指名读课文

1、请大家模仿老师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四人小组交流,尽量自己解决 

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钻石:金刚石或泛指硬度很高、可做轴承和装饰品的各种宝石。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矿物。

珍珠:贝壳动物体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分泌形成的固体粒状物,有明亮、艳丽的光泽,可做装饰物,也是一种药材。

夜幕降临:夜间,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遮住一样。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俊俏:相貌美好、漂亮。

4、对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五、指导书写:“临”: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笔的竖不要写成撇。 喇”:中间是束。“衰”:中间是“口”字加一横。

六、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8《小露珠》。

2、小朋友,你看见过小露珠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那你在这节课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讲读第一段

1、刚才有同学想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我想大家只要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小脑袋里。

2、读第一自然段

a)你知道了什么?

b)练读

三、读第二~五自然段

1、(过渡)晶莹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滚呀,它是多么高兴啊!你看,花儿在向它招手、荷叶在向它微笑,小动物更是对它喜爱无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第五自然段,思考:小露珠来到了那些地方?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自由朗读

3、交流;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

4.在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你再想想小露珠会怎样回答呢?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读读、演演。

5.自由读

6.老师把小露珠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可是来不及配上声音,有哪些小朋友愿意当小配音演员的?等会老师还要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7.学生根据刚才交流的进行表演

8.交流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1)体会小露珠的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板书:外表(美) 闪亮   透明    圆润      

(理解:闪亮、透明、圆润) 

2)体会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蹦到、爬到、落在

9.那我们应该怎样把它读好呢?

10.指导朗读 

11.练读、指名读

12、拓展:小露珠又来到那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

13.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四、讲述第六自然段

1、纯洁可爱、美丽大方的小露珠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也迎来了太阳公公的出现,此时的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阳光下的小露珠给万物带来了哪些美丽呢

3、出示填空:小露珠_______霞光,使_________都变得__________,连_________、树木也都__________

4、理解“衰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露珠会使衰老的花草树木显出生机?

5、指名读“金黄的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比喻的好处)

6、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好?

7、练读

8、指名读、评价

9、齐读

10、你觉得小露珠美吗?美在哪里? 板书:品格(更美)  无私奉献  

五、讲述第七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小露珠在阳光反射下,把美丽带给了大家,但她自己呢?

2、自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3、交流:紧扣“笑着”两字展开第七自然段的教学

4、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

5、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6、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

7、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引读、齐读。

8、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

9、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

10、你准备怎样读呢?

11、练读齐读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露珠说吧。请大家动动笔,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

2、交流

七、作业:修改课上所写的片段并誊写

 

教学反思:

 

 

 

 

 

 

 

 

 

 

 

 

 

 

 

 

 

 

 

 

 

 

16、石榴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齐读第一自然段:⑵教师简介枣庄。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⑷教师小结。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些什么特点?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教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交流: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习作5

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出示谜面)

1)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出示孔雀图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熊猫)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最近,海南东山野生动物园要引进一批动物,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些动物,准备为这些动物设计名片,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设计,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学生讲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为动物设计名片(板书:动物名片设计),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她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

我的名字叫鲸。(名字)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

 我可不是鱼哟。(不是鱼) 

那么,她怎么把“大“写具体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的句子。

 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做上五六个人绝对没有问题。(举例子)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列数字)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行介绍,因此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就像我们写《猜猜他是谁》一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楚;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的时候还给她的名片加上了什么?

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

 4.现在,我们要来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薛爱华同学设计的名片更好。

老师也设计了两张动物名片,大家可以看看。展示《波斯猫》、《画眉》名片。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现在你可以把它给拿出来,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选用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设计名片。个别辅导。

 ()修改设计,展示设计

 1.自己修改。

 2.相互修改。,把作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3.展示设计。请愿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

 (1)学生自评。

 (2)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练习五

教学要求:

⒈关于城市别称的字词句练习。

⒉写好左边有撇的钢笔字。

⒊读读背背成语和名句。

⒋口语交际——说笑话。

⒌学写毛笔字——斜捺和平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第一部分

⑴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⑵自由读城市的名字及别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查字典。

⑶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⑷你了解哪个城市,能说一说吗?⑸连线。

⒉第二部分

⑴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⑵自由选择做题。

⑶小组学习:交流所写的答案,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⑷完成全部的练习。⑸指名说说填写的内容,纠正。

⒊第三部分

⑴小组学习:介绍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称?

⑵小组汇报。⑶练习:写写城市的名称和它们的别称。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读一读“小小建议”: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⒊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这三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指名学生说。

⒌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

⒍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笔笔入目,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⒎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东方之珠”,教师谈话导题;这篇课文描写了香港的繁华、热闹与美丽。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也是描述城市繁华的的。

2)出示八条成。(3)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读?

5)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6)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7)小组交流比赛。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教师范读,介绍: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名言。(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生点评。

总结: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同桌互相背诵。(5)反馈:齐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学习“斜捺”和“平捺”的运用方法。

2.教师书写“斜捺”和“平捺”,指导运用方法。

3.学生练写。

4.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笑话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几个笑话。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健康,能蕴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则好。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启发谈话:学生们都很喜欢听笑话。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我们每一位同学。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几个笑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说说笑话,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有趣。

2)小组练习要求;

①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在小组里讲得最好。

②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级里讲,看谁在班级里江得最有趣。

③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否则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如果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

3.练习。

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视指导)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

3)师生评议。

 

教学反思:

 

 

 

 

 

 

 

 

 

 

 

17、石头书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板书课题)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⒊检查自学情况。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队员趴在石头上看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1)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2)指导朗读。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点拨: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8、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2、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领读,“险”是什么意思?那“脱险”呢?

2、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小稻秧遇到什么危险?怎么脱险)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同桌读

3、指名读,集体评议。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稻秧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它又是怎样脱险的?

三、理清脉络:

1、看来课文可分为遇险——脱险两部分,自己试试。2、哪一部分着墨较多?

四、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杂草纷纷一拥而上欺负争吵拼命

1、认读。2、讨论交流:怎样记住生字。

五、作业:正确、流利的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12段,画出描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并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么来演遇险

3)结合表演,请学生说说的下列词语的理解: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2、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那群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

2)指名读反问句。

为什么把喷雾器说成是大夫呢?什么叫“收拾”?他为什么要收拾这群杂草?

3)指名分角色读喷雾器和杂草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小稻秧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向上挺了挺身子实际上是指什么?

二、复述课文

三、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19、航天飞机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指导收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以《航天飞机的自述》写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知道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气。

教学准备:录像,小黑板,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板书:31航天飞机

二、范读课文本,了解大意:学生思考:你知道了关于航天飞机的哪些知识?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

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一架番筋头翅膀智慧老人手臂抖擞捞回舱中帕米尔高原无影无踪)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呼啸庞然大物智慧老人抖擞无影无踪帕米尔高原)

3)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指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思考: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小结,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23

1、默读第2节,想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2、交流3、指导朗读,评议

4、智慧老人告诉它一些什么?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5、自由朗读智慧老人说的话6、讨论,小结练习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

1、默读第4节,画出老人离开普通飞机的句子。

2、讨论:(1)“替代不了”是什么意思?(2)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

3、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教学反思:

习作6

教学要求:

1  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2 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教学重点: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教学难点;观察要有顺序,叙述要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几名学生佩带文具首饰,兴高采烈的走上来做自我介绍。

2、把文具头饰贴在黑板上,读文具名。

二、交流启发,确定对象,准备介绍。

三、出示例文,指导写作

1  学生自读例文《铅笔刨刀》,思考:铅笔刨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

2  指导写文具的外表;

3  练习写文具的用途:

4  提供词语。

5  练说。

四、自主创作,互评互改。

1  自主命题,写作

2  交流评价,修改。

 

教学反思:

 

 

 

 

 

 

 

 

 

 

 

 

 

 

 

 

 

 

 

 

练习六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4、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2)交流:你是怎么读的?(3)查字典,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2)指名读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3)指名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适时讲解。(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二、总结。

 

教学反思:

 

 

 

 

20、军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2、学会本课2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体会课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5、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 一 教 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如: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检查预习情况:

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

板书:刘伯承 沃克医生

4、简介刘伯承(多媒体映示):

刘伯承四川开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二、揭示自读要求(多媒体映示):

自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三、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读后检查,指导读准字音:

①一类字(多媒体映示):

德 沃 势 职 药 担 损 承抖 刀 汉

②二类字(多媒体映示):

绷 匪 坚 醉 恳 吭 垫 崭晕

③多音字(多媒体映示):

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了不起 查看了伤势

④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多媒体映示):

军神 损坏 伤势 职员 承受结束 镇定 崭新 注视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读后检查(多媒体映示词语,朗读并说说有关词意):

担心 承受 损坏 外科

镇定 职员 崭新 伤势

了不起 男子汉

3、反复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检查: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参与评点。

4、快速朗读(或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检查:

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描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负伤后到医院求治,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痛接受手术的故事。)

②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内填上序号(多媒体映示“练习一”):

( )手术前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药。

( )刘伯承请沃克医生治眼伤。

( )手术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

( )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多媒体映示下列生字的重点笔画及书写笔顺:

德 损 势 药 承 刀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习字册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映示:

默读思考:沃克医生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找出沃克医生的话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多媒体映示下列句子:

他对医院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

①指名朗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刘伯承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镇定

②多媒体映示:

反义词:

镇定( )

媒体映示参考答案:镇定(惊慌)(慌乱)(慌张)

③指导朗读刘伯承的话。

3、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根据提示语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二)第二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药?

板书:不用麻醉药

多媒体映示:

“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坏我的脑神经。”

①指名朗读。

②联系刘伯承的经历想一想: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药是否担心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害怕以后再也不能行军打仗为国效力了。)

2、联系沃克医生的话想一想: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映示:“你的话有理。不过,你能承受得了那难以忍受的疼痛吗?”

3、哪些词句反映出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

多媒体映示:

年轻人坚定地说:“能!我一定能!”说罢,他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

(在反映刘伯承坚决的态度、坚定的语言、果敢的行动的词语下面加注红点。)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配乐齐读。

(三)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一声不吭

2、刘伯承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分别做上标记。

交流。

多媒体映示重点词句:一声不吭紧紧抓住 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指导朗读描写刘伯承的话,读好重点词语。

3、课文是怎样描写沃克医生的行为的?

多媒体映示重点词语:微微发抖

你是怎样理解沃克医生双手“微微发抖”的?(通过沃克医生双手“微微发抖”,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惊人的忍受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这样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4、指导朗读:指名朗读、评议;齐读。

(四)第四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做了什么?

板书:数刀数

2、沃克医生听了刘伯承的话之后有怎样的表现?

多媒体映示:“吓了一跳”

为什么会“吓了一跳”?

3、刘伯承回答“72刀”之后,沃克医生又有怎样的反映?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多媒体映示:“失声喊”

①“失声喊”是什么意思?(不由自主地叫出声音来)

②为什么会“失声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这种超乎寻常、难以想象的表现惊异到了极点)

③写沃克“吓了一跳”、“失声喊”来表现刘伯承的神奇,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④指导朗读沃克医生“失声喊”的话:指名朗读,范读,齐读。

4、多媒体映示:

说完,他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请告诉我,你的名字叫什么?”病人说:“刘伯承。”

①学生自读质疑。

②多媒体映示:“注视”

什么叫“注视”?

从沃克注视刘伯承的神情中,谁能说说沃克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这和文章前面哪儿是相照应的?(先前刘伯承自称是邮局的职员,显然是不想露出真实身份。手术后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军人,为保密起见,所以关上了门。)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3、教师小结:

作为军神,除了应具有普通军人的镇定外,还应具有一般军人所难以具备的神奇杰出之处。刘伯承手术前坚决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数清刀数,手术后谈笑自若,无不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超乎常人的非凡气概。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四、练习。

1、多媒体映示“练习二”:

选词填空:坚定 坚决

①要动手术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年轻人( )地说:“能!我一定能!”

②布鲁斯王子动员人民( )抵抗外敌的侵略,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看到峰顶就在眼前,登山健儿们更加()了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信心。

2、多媒体映示“练习三”:

按课文原文填空,想想所填词语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做完手术,沃克医生对病人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问:“一共多少刀?”病人答:“72刀。”沃克医生():“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3、多媒体映示“练习四”:

请在人物语言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滩积满了雨水的水塘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觉得。

我( )地问:“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

“造桥呗。”他( )。

“造啥桥啊?”我( )地又问了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 )。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

 

教学反思:

 

 

 

 

 

 

 

 

 

 

 

 

 

 

 

 

 

 

 

 

 

 

 

 

 

 

 

 

 

 

 

 

 

 

 

 

 

21、掌声

教学要求:

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⒊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⑴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⑶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

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⑷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⑸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②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⑹他不在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见了学校的舞蹈房……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⒋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⒌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本教案由教案吧www.jiaoan8.com提供⒈听课文录音。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

 

 

 

 

 

 

 

22、金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齐读第7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教学反思:

 

 

 

 

习作7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像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感受: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们知道吗,有不少童话故事,都是人们凭借一些具体事物想象出来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过把瘾,编一编童话故事。

二、范文引路:

1、请学生轻声读例文《找“饿”》并思考:

1)这个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

2)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3)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要求再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是根据哪些玩具编出来的?

3、小朋友,同样是两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样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请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们会说话,会思考,有表情,能动作,有喜怒哀乐。

5、编故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摆弄玩具,自编童话

1、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桌上摆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这几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讲个故事给自己听听。

3、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讲得特别认真,故事说得特别具体,讲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四、分组交流,推选最佳

1、分小组,把学生准备的故事说给小组同学听听,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推选出编得最好的童话。

五、指名编讲,动笔写作

1、下面请每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上台来讲讲你编写的童话故事。

2、请学生认真倾听以后集体评价、修改。

3、拿起你的笔,将你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捺”笔变“点”的钢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指名说。

(2)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指名读说。

师总结:“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与刘备、张飞结拜兄弟,作战英勇;包公就是包拯,是民间传说中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孙悟空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秦侩”是南宋的大奸臣,是害死岳飞的主谋。

(4)试着说一说这些脸谱分别是谁。

(5)请学生连线。

2、第二部份

(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3)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

3、第三部分。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齐读“述、淡、趣”。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

(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

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写成点?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趣”字申右边的“又”捺改点,是为了让下面的长捺托住,使字体紧凑好看。“淡”宇右边上下有两个撩,那么上面的捺改写成点,避免与下面的捺重复,写来比较好看;“述”字中右下的捺改为点,也是为了避免与下面的捺重复,并让下面的捺托住,使字体美观。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迸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

(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第一组指军人的戎马生涯,第二组指军人的严明纪律,第三组告诉我们一个烩炙人口的典故,第四组指军中指挥者的机谋(也可联系《军神》来理解)。教学时让学生多诵读,大体懂得意思即可。

(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

(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

(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提的写法。指导:提。有提和竖提。

2、教师书写提,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人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

学生练习书写提。

3、教师书写竖提,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

学生练习书写竖提。

 

第三课时

一、审题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

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

(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览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

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教学反思: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     异乡   思念     无限深情

情景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教学反思:

 

 

 

 

 

 

 

 

 

 

 

 

 

 

 

 

 

 

 

 

 

 

 

 

 

 

 

 

24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教学反思:

 

 

 

 

 

 

 

 

 

 

 

 

 

 

 

 

 

 

 

 

习作8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教学反思:

 

 

练习八

教学要求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⑵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